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ID:43472352

大小:16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05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向死而生江弱水①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从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楚辞》里的《招魂》与《大招》,将死者阴魂所在的幽冥界刻画得凶险愁惨极了,而人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死者都要魂兮归来,活人更没有理由不及时行乐了。《古诗

2、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的直白诗句中了。陶渊明是大诗人中直接讨论过生死问题的,他的态度很是旷达:“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但他感叹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与《古诗十九首》仍然没什么两样,其对治死亡的良策也是酒:“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③欢乐极兮哀情多。汉灵帝时,京师婚礼上常奏丧家之乐,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哀乐过人的魏晋之士也是一高兴就大唱其挽歌。宋人百戏中有

3、真人化装成骷髅在街头表演的,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想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④能够感受悲哀的心灵是健康的,能够从悲哀中宣泄与净化的心灵是强壮的。南朝

4、《子夜四时歌》有一首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为什么春鸟的鸣啭给人的感觉竟然是“哀”呢?其实在音乐的审美上,“哀”的事实判断就等于“好”的价值判断。大凡美丽的东西都有点让人伤感,日本人很懂这一点,所以《源氏物语》里常有“哀美”“哀而艳”的字样。⑤由此看来,中国古典诗人的伤春、悲秋、怀古、惜别,无一不渗透着死的阴影,寄寓了生的慨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说: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

5、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⑥所以说,在中国诗人那里,也许是在用相对弱的、分散的形式处理那个太强的主题,书写那无所不在的死亡焦虑。他们并不直接将死亡作为观照的对象。比如欧阳修,文学史上留下了“六一风神”的美誉,印象中的他是“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醉翁,但那些只是他所戴的面具,他经历过多少死亡呀!四岁丧父,两度丧妻,八个儿女早卒。况复多病,病目,病足,病臂,病牙,淋渴,风眩,哮喘,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欧阳修私底下的书信填满了深悲巨痛,但其公共书写的诗词里,集中呈现的还

6、是那个风流放逸的形象:“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选自江弱水《诗的八堂课》)15.文中关于中国人生死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虽然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但主张把生命寄托于酒,直面生死,不惧死亡。B.魏晋名士在高兴之余,喜欢奏哀乐、唱挽歌,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不拘世俗的生死观。C.古人追求声名功业的不朽,实际上是想在人类历史的长久记忆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D.中国诗人虽然也会有对死亡的忧郁和焦虑,但他们会弱化表现形式,避免直接书写。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7、是(3分)A.作者以孔子、庄子、《楚辞》《古诗十九首》为例,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富人间情怀、提倡及时行乐的观点。B.骷髅表演和娃儿吃奶,构成了死与生的强烈对比,在两者相摩相激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矛盾与纠结。C.南朝《子夜四时歌》和日本名著《源氏物语》都从美的事物中感受到哀,理解此类作品能够健全我们的心灵。D.作者以欧阳修为例,阐述其虽然经历磨难、死亡,却始终掩藏着内心苦痛,洋溢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17.请概括说明别尔嘉耶夫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并据此简析《生查子·元夕》一词是怎样表现对死亡的体验的。(6分

8、)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15.B(3分)16.C(3分)17.第一问:时间和空间。(2分)第二问:①上阕叙写去年元夜相聚时快乐的心情,时过境迁,这种美好的感情在时间中消失,这即是一种死亡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