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文化研究

五台山文化研究

ID:43377810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五台山文化研究_第1页
五台山文化研究_第2页
五台山文化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台山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台山文化研究一.《藏传佛教与五台山的关系》:关系的网络主要是通过人來建立起來的,所以藏教与五台山当然也是通过不同的高僧来建立起的。①简单的介绍:西藏佛教乂称为喇嘛教,代表人物是桑杰巴登,在上世纪由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主要吋期是前弘期与后弘期,后弘期分为这儿个派别:宁班派,卩葛当派,萨迦派,希解派,觉域派,觉南派,格鲁派,其中格鲁派是最著名的一个时期。西藏的一般信徒,都依奉“阿弥陀佛”的信誓。祈神念佛,起到來世Z善果。藏教视五台山是“古刹之地”和“人间刹地”。②五台山与藏教的关系的传说:当时藏教与汉地的联系是很强的,西藏与当时的小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布顿的一书中描述的是藏王松

2、赞T布在五台山建立108寺庙,但是这样的史料的真实性很弱。这样记述的主要冃的是为了宣扬藏王的仁慈善良,施功布德的品质,这样就可以拉合汉地与西藏Z间的关系。①连接五台山与藏教关系的主要人物介绍:从时间的顺序来介绍人物。a.大泽师仁钦桑布,在《诺扎六法》小预示他死后将去往人间刹土——五台山,说明口世纪五台山已经是人们的向往了。b.希解派,帕当巴桑杰。希解在藏语中的含义是停止生死流转,熄灭一切苦恼根源。c.人巴恩(迦萨派第五代祖师):是元太祖忽必烈的帝师。d.胆巴帝师:元代常做五台山的西藏高僧,元世祖去111之后他常驻五台山的寿宁寺,是五台山的藏教佛教Z开端(喇嘛教),这也是五台山佛教

3、史上的一件大事。e.宗昭巴大师:15世纪格鲁派(黄派)的关键大师,在五台山上修建了黄教教院,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在沟通藏汉两地之间的关系上起了很人的作用。f.章嘉呼图克图: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也是黄教最大的转世活佛之一,仅次于达赖和班禅。清朝乾隆时为了推行缓解政策,又将章呼I叫了五台山的“镇海寺”。章嘉活佛二世在维护蒙藏地区与屮央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章嘉慕塔是章嘉呼图二世罗桑去Illi丹的灵骨塔,建于镇海寺的东院,从此氛海寺和施不绝,喇嘛甚多。g.扎萨克喇嘛:住于菩萨顶寺。h.仓央嘉措:西藏黄教六世达赖,死于青海湖畔,相传当时仓央嘉扌Si还在五台山静坐六年。二

4、.菩萨顶的佛教历史1・菩萨顶简介:菩萨顶在今台怀镇大孚灵鹫十二院Z—(人孚灵鹫峰:是中印度揭陀螺王国的一个山峰,形状类似鹫岛,山中乂多鹫岛,所以得此名。大孚:大为宣传,以什么东西为主要的信仰的含义)菩萨顶初名真容院,该寺左以动态望海峰为青龙山,右以西台挂月峰为白虎山,周边风景优美,空气清凉。有著名的高僧写诗:古寺晚峰头,登临兴耒休。林烟笼纽殿。2.菩萨顶名称由来的记载:据记载文殊菩萨露真容就在菩萨顶寺,但是到了唐朝初期的时候真容寺却还没有一个文殊菩萨的像,于是寺内高僧决定为其募仪影,当吋有一个名为安生的木工,常做佛像,但是这次做文殊菩萨的佛像的时候却经历了六次炸裂,于是安纶请求文

5、殊菩萨现真身让其临摹一下,于是文殊菩萨真的现真身。从此人们就将安生所造的文殊菩萨像称为文殊菩萨的真容像。3.关于菩萨顶的诗歌:唐代贾岛——绝顶人来少,4•普桑顶上的高僧:金光照和释常遇。金光照俗姓李,河南人,十三岁出家,师事迦叶和尚。金光照听了迦叶和尚的一番辨证无为有为的关系之后,认为佛教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迷行而是一种深奥玄妙的理论,于是就坚定了默齿山林的举动。他早就听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就决定前往五台山修行,悟“三界一心,了无别法”。释常辿,俗姓阴,性情淳朴,襟怀洒落,身体魁梧,道貌清奇,喜好林泉。慧师,家近五台山,父母信奉佛教于是就剃度。超化大师,净业大师等苦名的大师

6、云集在五台山的菩萨顶上。5.菩萨顶的三龙说:火龙在小厨院,水龙在风水院,土龙在僧尼院。龙遇水为大吉。6.來五台山的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地点,出身僧人的朱元璋认为五台山是“化愚”之地。并且朱元璋不仅仅尊崇的是汉地的佛教也十分尊崇喇嘛,优抚喇嘛。清朝的顺治皇帝相传也是在五台山出家,在五台山上也可由其的题字“不如佛家半H闲”的诗句。顺治看破红尘,并像高僧口称为弟子。顺治产牛•这样蓝珀红尘的想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举着反清复明的大旗,攻陷南京,顺治大惊,他产生了恐惧,暴怒和狂怒的心悄,深感做皐帝不如做和尚安闲自在快活和尊荣。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顺治皇帝的爱妻董鄂

7、妃离世更加使得顺治皇帝有看破红尘的想法了。一.黛螺顶佛教史1.关于寺名与建寺年代: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古刹,历史上的名称依次为青峰顶,佛顶庵,大螺顶,黛螺顶。据清凉山志记载从唐朝就冇了黛螺顶了。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冇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就是乾隆诗屮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唐朝僧人结念的修行处,寺内的这棵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寺内的山门前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立于明历年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重建佛顶庵”另一•块是清朝康熙立。2•关于寺庙的建筑:黛螺顶在台怀鎮东清水河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