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93070
大小:117.8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7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摩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笫I卷表达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筑的情态(节选)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反过说,由于文学的积淀,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
2、堆烟,帘幕无重数……”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早在东汉,就有《庭有奇树》:“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恋,读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乞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使人感受
3、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虫声在夜静人闲之,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了。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而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而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诗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
4、,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1•下列对'第一段作者引用唐诗的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特征。B.为了说明这些诗歌形象一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使人触景生情。C.为了说明唐诗感人的艺术形象都是建筑形象。D.为了说明国古代建筑的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2.下列不能体现“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问。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I、可,情态也在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B.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
5、折其荣,将以遗所思。C.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一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海棠》诗是为了说明苏轼的诗形象生动,有美感,没有诗情画意的素养,是无法理解的。B.《庭有奇树》描写了恋人在庭院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庭院空间很有情趣,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C..“更深月色半人家”,“半人家”指庭院一半被月光笼罩,一半被树阴遮住了。D.第二段引用“庭院深深深儿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意在表明国古代建筑的形象美。二、古代诗
6、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文,完成4・7题。杨俊字秀才,河內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捶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
7、别。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尉。太祖征汉,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祚,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0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俊
8、自少及长,以人伦【1】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淄侯【2】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淄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淄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注:【1】人伦:品评或选拔人才。【2】临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