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05256
大小:8.1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02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地点:苏州市东北街204号时间:2015.10班级:风景园林1411调研人:14200129125张苏文14200129117严睿14200129118胡佳丽14200129129许聪14200129130朱敏钰14200129128王楚燕一、总体介绍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
2、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始建,2006年中秋开馆,历经三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深刻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
3、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而新,苏而新”。二、建筑景观特色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
4、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设计师汲取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山水的意趣,模仿自然,把树木、理水、叠石等成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使之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而在整体布局上,新馆能巧妙地借助水面延伸其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相互借景不显突兀。新馆在形式布局上借鉴了江南院落的组合方式,但在其用材时采用的却是钢和玻璃,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并且突出了苏州的文化底蕴。新馆内随处可见三角、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构成
5、,并且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建筑的斜屋顶。苏州博物馆总观三、自然景观特色通过內庭院將內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
6、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小桥流水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形象并且深入人心,贝律铭将其在苏博内院中完美融合。作为一个亲水的庭院,雅致的景观是游客心情舒畅,平静无波的水面使人能静下心来感受苏博的风和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小憩,穿
7、梭的小桥廊道穿梭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四、与城市文化相融合1、历史积淀忠王府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同治二年冬(1
8、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