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D:43117105

大小:7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6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

2、话传说就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表。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仅是思考社会还思考自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

3、和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所不同的是,道家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

4、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以人为本的文化。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文

5、化的组成部分。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的特有的民族文化。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神格而形成的。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利益。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

6、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民族生存而发展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义侠顷有仕

7、人为畿尉,尝任贼曹①。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上,忽告曰:“某非贼,顾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此公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之,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仍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后官满,数年客游,亦甚羁旅②。至一县,忽闻县令与所放囚姓名同。往谒之,令通姓字。此宰惊惧,遂出迎拜,即所放者也。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忽一日归宅。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客于厕室,闻宰妻问曰:“公有何客,经于十日不入?”宰曰:“某得此人大恩,性命昔在他手,乃至今日,未知何报?”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

8、报,何不看时机为?”令不语。久之乃曰:“君言是矣。”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衣服悉弃于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