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76793
大小:94.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4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丨卷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的对应数字用2B铅笔涂黑。na3.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nn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no4.第II卷(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I卷(选择题
2、,共30分)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干涸(he)澄(chQng)清入场券(judn)甘败下风B.蓬蒿(gao)剽(bido)悍迫(pdi)击炮谈笑风生C吮(shun)吸.发酵(jiao))狙(ju)击手再接再励D.狡黠(xid)喟(kui)叹妊娠(shen)期名副其实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部好电影,感人至深,大家谈论起来津津乐道。••••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C.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
3、•••D.“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小女孩大约十三、四岁。B.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清除杂草……等。C.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电影“天下无贼”,你是去呢,还是不去?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C.为防止不再发生
4、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C.“豆蔻”“弱冠”“及笄”是古代年龄的别称;“令尊”“令堂”是古代人对自己父母的尊称。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
5、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
6、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
7、,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
8、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