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36507
大小:144.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杨文文【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被困—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本册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大多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
2、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注自我。【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中一年级学习生活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其二,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2.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中的心理、动作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走
3、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能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难点:通过对本文“借事论理”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法、问题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阅读教参,揣摩新课标,在多方搜寻资料之后,精心准备好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讲课文默读2-3遍,完成导学案的第一大题到第三大题。【教学过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导入(一)情境导入: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一步走到老师的身边来?是的
4、,不能。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只能“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利】(二)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诗人王家新告诉我们,只有翻越过无数座大山,不断地战胜困难,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去拥抱全新的世界。那么这无数座象征着困难和挫折的山该如何翻越?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童年往事中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的。那么现在我们向这篇新课文迈出第一步,请拿出导学案,来看一下大家的课文预习情况。二、整体感知第一步:检测预习,识词语。1、给下加点字注音闷热:()训诫:(
5、)耸立:()迂回:()晕倒:()凝视:()纳罕:()屡次:()高不可攀()瘦骨嶙峋()头晕目眩()请同学们将白板上的生字词每个大声朗读三遍。2、解释词语:训诫: 啜泣: 嶙峋: 纳罕: 眩目: 小心翼翼: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是否掌握了这些生字词,请拿出听写本,同桌之间进行听写。上次我们是同桌之间A组听写B组,这次我们倒过来,B组听写A组。3.出示易错词语,朗读三遍,强化记忆。通过听写,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容易出错的地方?嗯,大家说的都非常全面,对于这些易错词语,我们再来加深一下记忆。好
6、,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步,虽然简单,但却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走一步”!第二步:自读课文,述情节。(一)问题抢答昨天我们已经依照导学案,对文章进行了预习,现在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谁能回答得又快又好!(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6个;内德,杰利;杰利)(4)是谁提出要求爬悬崖的?为什么?(有一个孩子;玩弹子玩厌了)(5)悬崖有多高?我有没有爬到
7、悬崖顶端?(大约20米;没有)(6)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困在小山道,上下不能)(7)谁帮我叫来了父亲?(杰利)(8)我是如何下山的?(在父亲的指引下一步步爬下悬崖)(二)知识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真是才思敏捷,聪颖过人。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刚刚我们抢答的这些问题,分别告诉了什么?这位同学的反应真快,而且归纳能力很不错,这些问题告诉了大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点合起来叫做记叙文六要素。要想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我们就要借助于它们。(三)复述情节5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