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ID:43018303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_第1页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_第2页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_第3页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_第4页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先争优个人典型事迹材料——三门镇淹底村党支部书记徐随文徐随文同志,男,现年56岁,中共党员,1990年起担任村两委副职,2005年换届时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在2008年换届选举中,又以高票连任,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但只要抓住了纲,就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发展。村民不富,自己再富裕,也不是好支书;村民不富,支书再辛苦,也不是好支书。解决贫穷和矛盾的最好办法是科学发展,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群众收入。淹底村垣面多,海拔800多米,地理位置优越,特别适宜种小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小麦就在

2、茅津渡一带非常吃香,南来北往的行人每次都要买点带回家,做成花馍待客或送人。有了这很好的基础,向小麦要效益,成了他带领群众增加收入的首选之路。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从市农科站请来小麦生产专家,在村委会举行科学种田技术讲座,向群众散发科学技术资料,宣传科学种田。同时,在农科站同志的推荐下,又积极与太原市良源公司联系。争取签订小麦购销合同,实现订单农业,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几经努力,终于与太原市良源公司签订了高于市场价百分之五回收小麦的购销合同,并争取到了由该公司无偿提供的无公害生物有机肥料23吨。有了化肥,有了定单,如果能够多增加产量,就能多挣点钱。于是,他又

3、在科学种田上下大力气,把科学种田与传统种田结合起来,在郭家岭百亩优质小麦免耕示范田中,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法,带领机耕手和技术人员到田间查看取土,组织实施旱地改造和有机培肥。研究制定免费深耕的办法,发放生物有机肥、土壤保水剂,督促检查秸秆还田,选购优质品种,采用标准机播镂,实现合理密植。今春小麦返春后,天气异常,持续低温寒冻。他又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采取了中耕除草、浇水、喷水、夜间点柴草等提温驱寒方法,战胜低温冻害,减少损失,确保小麦长势良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该村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斤,总产量达170万斤。群众徐文征种的回茬优质小麦平均亩产高达

4、900多斤。机耕户胥永吉的小麦免耕示范田亩产达750多斤。仅胥永吉一户就卖给良源公司小麦1.4万多斤。全村按照合同共卖给太原良源公司优质小麦20多万斤,高于市场价0.05元的承诺兑现给了村民,并获得全市农业示范“旱地小麦单产量”一等奖,奖金1万元。现如今,在他们村小麦种植成了主导产业,播种面积达1160亩,仅小麦一项人均收入达1000余元。村里一些老人经常说:“没想到啊,现如今定单农业、机械耕作都能实现了,我们也算是农场主了,这都是沾了随文的光。”科学种田的成功,让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让他增添了工作的动力,更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但仍不富裕的农民,还期盼着有更大的收成。于

5、是,他带领班子成员再一次走村串户,征求意见,结合外出参观学习经验,提出了“种养加、工商贸”的发展思路,动员组织群众投身于调产中。几年来,先后发展大型养猪场一个,5000只以上养鸡场3个,种植烤烟400余亩,餐饮业5家,运输户30户,食品加工业3个,木器加工业2个,面粉加工业3个,输送外出务工人员270人。各项产业的壮大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去年初,新班子刚建立不久,村民白明娃、曹小根找到他说:“随文,我都好几年没掏过自来水钱了,因为水龙头里没有水。”面对群众的质问,他当即表态说:“你们现在就可以到我家担水,今年上冻前你们吃不上水,我主动辞职不干。”表态

6、容易,承诺简单,但真要干起来,却不那么容易。2000多口人要吃水,家家户户要安水表,要铺设近万米管道,投资几十万元,钱从什么地方来,他真后悔当初急于夸口,说话不过脑,但许下的诺言不能不兑现,夸下的海口不能不落实,就是有千重困难,万般阻隔也只能破釜沉舟、逆水行舟了。随后,他跑项目争取资金,动员群众筹集资金,千方百计落实了28万元的启动资金。资金的争取到位,着实让他高兴了好久,因为有了资金,干什么事情就好干,他对群众的承诺也就能实现。于是,他马上召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会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在工程资金预算中,发现有一笔工人工钱费用多达2万多元,经过考虑,他提出了节省这笔开支,

7、在本村中找大小工义务出工,节省下的费用用于村里其它公益性事业。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一位群众代表站起来说道:“钱是国家的钱,又不是村里的,更不是你的,节省那干啥。”再说:“我们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就剩老弱病残在家留守,去哪找人?”面对这个实际情况,我犹豫了,是啊,老弱病残能担起这个担子吗?副支书孙晋省同志站起来说道:“在县城附近的,我们可召集回来,为了全村人的利益,我想他们会尽义务的。”对啊,召回来,尽义务。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所有的村组干部全部行动起来,联系在外打工人员,毕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除了少数党员干部外,许多在外人员一听说是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