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5471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浅析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挫折与适应成为当代人学生生存和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造成很多大学生的挫折感。针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和类型,需要引导大学生止确认识挫折,使大学生对挫折出现有深刻认识和充分准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创造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牛的挫折承受能力;提高情绪宣泄的安全体制;引导大学牛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挫折教育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出
2、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中,大多是九零一代,可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大多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击打能力比较低。在大学四年中,当他们遇到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问题时,挫折与适应就成为当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自杀是犬学生心理问题的极端表现。近儿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增多,频率增加,媒体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正该风华正茂、充满憧憬的大学生却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手段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天之骄子到底怎么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対的一个严峻的
3、问题,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加强学生们的挫折教育,(2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我国当前人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了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处于社会新旧体制交替变革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日益复杂多样,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来自社会、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普遍增大,加之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长环境以及成长经验的局限,导致他们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种挫折的考验。近年来,大学生
4、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1992年,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琨等人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每年対本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大学牛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的学牛约占15%-17%[1];1999年国家教委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课题于1998年启动,历时两年多,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3];我国一项对1・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
5、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的,高达退学总人数的54.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4];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已达到30%[5],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6]对当前的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得看到,人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实施挫折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三、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分析一一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受教育者正确对待挫折,并且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
6、主能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之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9]挫折教育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地看待这个社会。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世界不是完美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智有所不明,物有所不足”,“甘瓜苦蒂,物不完美”,完美只是
7、人们的愿望,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如人意,父母和家人无法选择,自身又冇很多局限,同时,还要面对很多的心理冲突。世界的不完美性,使得我们的需耍不能总是满足,我们的目标不是总能达到,即使都满足了,达到了,和比口L1更幸运的人比起来,还是会有失落感。过去的欲望满足了,还会产生新的需求,还会有欲求不满的时候。所以,应该接受不完美,接受缺憾,并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意义。要引导人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完美,但我们有闪光的地方和值得骄傲的方面。天生我材必冇用,有短处不可
8、怕,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力所能及。这个社会总有我们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关键是要对自己的能力、社会角色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等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和不切实际,科学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所以,应该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当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