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3920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五柳先生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二、设计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大语文观,采
2、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众人拾柴火焰高”、“五柳先生大家谈”、“我当法官巧断案”、“睁眼看世界”、“猜猜我是谁”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展开活动,从而实现目标。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而且思维异常活跃,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众人拾柴火焰高”、“五柳先生大家谈”这三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应该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三个环节已进入了深入探究的层次,需要学生与学过及课外知识进行链接,系统阐述个人观点,并进而学以致用,所以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必要展示就尤为重要。四、教学目标1、
3、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言现象;同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五、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
4、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六、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借助桃花源相关的几个图片引出《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
5、其三),从而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陶渊明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二)初读,疏通文意1、长江后浪推前浪(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2、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古今异义的辨析,第二组负责词类活用的辨析,第三组负责一词多义的辨析,第四组负责重点文言句式的辨析和翻译。教师提前准备题签,课堂上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答题,如有疑难,先通过组内互帮互助的途
6、径来解决,困难较大的老师适当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三)品读,探究文理1、千年“五柳”大家谈(1)本文名为《五柳先生传》,顾名思义,应该是哪种文体?都涉及到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内容?(2)针对涉及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各组依次做一题:①本文既是为人作传,为何“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②五柳先生既然“好读书”,为什么又“不求甚解”呢?③五柳先生“常著文章”为什么又只是“自娱”?④五柳先生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如此“嗜酒”?(3)对于五柳先生,作者
7、是如何评价的?有人认为他过得快乐,有人认为他过得痛苦,你怎么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2、我当法官巧断案学生结合学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五柳先生是否就是陶渊明本人”?(通过这个环节,
8、可以训练学生提取、筛选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辨析中实践“温故而知新”,从而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3、睁“眼”看世界通过对文中“不”字的作用的理解,教会学生抓住“文眼”把握主旨。想想古往今来还有那些文人有着与陶渊明类似的性情。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