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8870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8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时作业3宋明理学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3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南北朝以來,儒学的闲境主要來自()A.佛教和道教的传播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解析】魏晋时期新思潮的流行,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B项和C项在时间上不吻合,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A2.北宋五子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是()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②将儒学发展到“心学”的高度③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④使理学成为北宋的正统思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①③符合题意。②指的是陆九渊的贡献,④出现在南宋。【答案】C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耍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析,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的应该是程朱理学,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此题选A项。【答案】A4.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
3、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从朱熹对儒学的发展可知选C项。A、B两项与题干关系不大,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因为董仲舒和汉式帝的努力,D项表述错误。【答案】C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
4、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根本出发点的理解。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答案】A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项与题干中的材料无关,排除。B、C两项是消极方面的影响,排除。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仗义死节之士远
5、轶前古……程朱讲学之效”可知,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7.右图是文天祥纪念馆中的铜像。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道家学说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宁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也不愿背叛民族和南宋朝廷,这体现了古代社会理学中的“仁”“忠”,反映了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影响。【答案】C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
6、理”D.“格物致知”【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分别是儒家思想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思想都是以“仁”为思想核心,故正确答案为A项。B项属于王阳明的思想,C项只适于程颐、朱熹、王阳明而不适于孔孟,D项只适于程颐、朱熹。【答案】A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此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
7、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答案】C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强调内心的修炼,其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佛教主张内心的修炼以求摆脱红尘烦恼,同样,陆王心学也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明理”的境界。【答案】D1.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冋答下列哪一内容()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
8、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在的涵养功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解析】陆九渊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