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

ID:42423971

大小:5.02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14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_第1页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_第2页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_第3页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_第4页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印城建史整理总结(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建史中国古代部分1.齐国临淄城(公元前4世纪)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城墙目前尚有遗址。故城由大小两城构成,大城南北约4.5公里,东西4公里,小城嵌在大城的西南角,周围约七公里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是目前所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古城中规模最宏伟的古城。齐国故城形势险要,城墙宽厚高大,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自成体系,有以“桓公台”为主体的大片建筑群。桓公台高14米,台基呈椭圆形,南北86米,建于生土之上,位于小城西部偏北处,是当时齐国庙寝之所在,城内南半部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遗址。淄河由大城东城墙外流过。大城是贵族与平民所居。《管子大匡》记载:“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

2、贾近市。”大城市还有较大面积的空闲地段和贵族、平民的墓地。临淄是战国时期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人口约30万以上。2.《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每边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纵街。(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为路组成)为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约18米。)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廷后面为市场,市场与朝廷各方百步。3.《管子》的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管子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

3、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其具体内容详见第6题)收管子影响的城市较明显的是南京城,南京地形较复杂,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四面环山,只有中部地形较平坦,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的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管子的规划思想 a.《管子度地篇》中记载关于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b.管子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冲四项上完全打破了《周礼•考工记》单一模式的束缚; c.管子认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应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d.对城市内部的空间

4、布局《管子》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 e.《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同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 4.西汉长安城汉袭秦制,长安城的建设也是为巩固中央集权制服务。5.曹魏邺城曹魏邺城的建设n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章县附近,漳河沿岸,是曹操为加强后方的统治而建设的新都,邺城之平面呈标准的矩形,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五里n邺城的布局:n☆宫城为主体布局严谨,中轴线直达城门n☆东西干道分城市为两部分,官民不相扰n☆继承“择中立宫,左祖

5、右社”的古制n☆坊里位于城南,以路分隔,规模相同n☆道路呈方格网状,城内集中设三处市场n☆城市与水系和园林有机结合邺城的规划特点:n1.宫城为城市主体,宫城的中轴线贯穿全城n2.全城以道路为媒介,实行严格的分区,强化礼制秩序,宫城、官署、居民分隔,不相干扰n3.城市道路网格化,居住坊里标准化,道路分级明确,主要道路呈丁子交叉n4.园林与宫苑结合,重视其防御的职能n5.宫禁区自成一体,设施齐备,有厩门直通城外,使宫禁区成为坚强的堡垒,平时于城相连,战时独立一体,是城堡建设与城市的有机结合n邺城的建设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大胆的继承并改革营国制度,从而成为中期封建社会城市建设

6、的一个样板6.中国古代都城的演变规律1)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及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周代已经将对称的布局应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群中。 2)春秋战国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 3)汉长安总体布局虽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是很严整的。 4)曹魏邺城布局就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形式。 5)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完善。城门的数量及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坊的大小及划分,均严格对称衬托出中轴线朱雀大街。又以轴线来正对全城的主要建筑-----宫殿。 6)宋东京(开封)也对宫城的正门开辟了宽广的御用道路。 7)到元大都,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一个高峰。除了南

7、北向的中轴线以外还出现了东西向的横轴线,并在两线的交汇处修建全城的几何中心---中心阁。加强了总体布局的次序感。 8)明清北京城在总体布局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7.唐长安、洛阳北魏洛阳城的改建n建设过程:n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建都平城,孝文帝为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推行汉化政策,决定迁都洛阳n为了建立统一中原的基地,继承和发扬了营国制度n洛阳的建设以营国制度为蓝本,借鉴了邺城、平城、南朝健康城的建设经验n选址:n外廓采用跨渭南渡的方式,北倚邙山,南临渭河,东西30里,南北20里,呈凸字型n城市重心南移,内城在内城在汉魏旧城基础上修建,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