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90491
大小:2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2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逻辑推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思考—逻辑推理”教学设计连城县城关二小周云英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一节教学内容,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解题策略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节内容选取了四道极具代表性的例题,融合了整个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及列表推理的能力。逻辑推理。这部分内容是难度比较大的,以前是属于奥数的范畴,现在纳入教材中,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思维能力
2、训练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培养。本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安排本节内容,呈现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在纷繁的信息中去分析、推理,作出准确判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悟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势,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101《数学思考》例2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3、在交流探
3、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拟以小组合作讨论法、列表法、逻辑推理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激趣揭示课题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狄仁杰吗?(他是神探)他为
4、什么被称为神探呢?(冷静的头脑、认真观察、擅于抓住细节、有很强的推理能力等)师:你们想学会这些本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逻辑推理。板书课题:逻辑推理2.课前游戏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玩几个游戏。游戏1:智判真假:她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小云说她在院子里观赏梅花时被蛇咬了一口。游戏2: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1)刘云不是学生。(2)王叔叔上班从不走路。(3)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4)吴胜是沈凡的哥哥,但是沈凡却不是吴胜的弟弟。(5)百米赛跑跑了前三名
5、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设计意图说明:以趣味抢答引出简单推理,让学生初步感知推理,活跃学生的思维。]二、合作探索新知(一)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推理?1.呈现推理小游戏情境:A、B、C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个人。师:你能确定A、B、C分别代表谁吗?(学生因为缺乏必要信息,只能乱猜。)师:如果C是7岁,现在可以确定了吗?(学生:只能确定C是孙子,并可以排除A、B已经不可能是孙子了,但还不能确定A、B的身份。)师: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学生:通过生活常理可以推断出A为爸爸,继而推定B为
6、爷爷。)2.小结:能够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来推定某件事情,才可以称为推理。[设计意图说明:以生活中的常识为例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建构推理框架。](二)尝试推理(课件出示例2)。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质疑引出问题师: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学生根据文字材料信息独立尝试推理,同桌互说。(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先进行议论,可能有学生能通过口头表述
7、推理出结果,但语言或许比较复杂,语言表述无法记忆。)(2)组织反馈——请学生上台示范阐述推理过程(允许方法多样化,并适时请学生复述过程。)2.引导方法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会提议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教师要适时表扬,并由此引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也可以在练习本上自己学着画。)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ABCDE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观察表格,小组合作学会推理。师:从第一次到会的
8、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师: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学生: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师: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学生: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师:那么B和C又分别与谁同班。(学生模仿尝试,个别反馈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4.学生借助表格展开推理过程口述思路的交流(借助表格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