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45147
大小:5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试卷(一)[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卷(一)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第1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第31题~第35题为判断题,共5题1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第38题,共3题,3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
2、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4.答选择题、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我古代周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C.包括东周和战国两时期 D.先后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2.
3、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A.大运河B.筒车C.都江堰D.郑国渠4.右图所示的艺术形式出现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右图反映
4、的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彻底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7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5、;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9.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10.第一次世界大战
6、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A.辛亥革命的鼓舞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12.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
7、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3.“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14.右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15.1949
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