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10438
大小:99.3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4
《锻压模具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锻压模具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锻压模具项目背景2015年5月190,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锻压模具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湛江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
2、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湛江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是广东省辖的地级市,辖3个县级市、5个区和2个县。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海鲜产品更是闻名全国。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湛江还是中
3、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湛江某工业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8824.40平方米(折合约73.20亩),净用地面积48824.40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3.20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锻压模具行业生产规范
4、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锻压模具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5.52%,建筑容积率1.0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0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24.51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U!、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中国制造2025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基础是生产制造快速成型、新材料复合化和纳米化、生产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应的制造范式是个性化的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从刚性生产系统
5、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从工厂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会带来产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竞争优势的重构。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比如,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可能被加速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接续不上、部分行业的国际投资回溯、新兴产业竞争压力增大等。从竞争绩效视角观察,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冲击,不只是可能极大地削弱成本优势,还在于一些国外制造业企业可能通过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在维持“可接受成本”的基础上,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具有替代性、性价比更高的“蓝海产品”,比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而言种类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性能更稳定、使
6、用更人性化、环境更友好的产品。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对中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抑制。发达工业国家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现代装备制造业控制新型装备制造业这一新的产业竞争战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制造系统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形成的领先优势。(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发展快速。2015年新兴产业领域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9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近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0.4%。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行业全年PMI平均指数都处于荣枯线以上,均高于
7、同期的美国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到2016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良好发展势头,产值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4.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83.7%O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产值规模有望超过6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o(三)经济新常态面向未来,世界各国都应看到历史滚滚向前的潮流,从增进人类福祉的“原点”出发,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搞唯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