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76554
大小:11.28 MB
页数:190页
时间:2019-09-04
《《文物法规知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文物法制管理概述文物法规是国家管理和保护文物的法律依据,其中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从《宪法》到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专门法中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和条款;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文物法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以及行政规章和规章性文件。从法律渊源体系上划分,我国现行文物法规可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三个部分。第一节、国家保护文物的法律国家保护文物的法律主要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的保护文物的法律和各种专门法中有关文物保护的条款,包括以决定、规定等名义颁行的有关保护文物的法律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
2、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87年11月28日)等文件,也具有国家法律性质。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有关保护文物的法律和条款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地规定了国家保护文物的权力,第一章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是进行文物保护和制定各项文物保护法规的根本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于1982年11月19日通过并公布施行的。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又通过并公布施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根据该决定作了相应的修正并重新公布。2002年10月28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由原来的33条扩展到80条,在内容上作了较大修订,提出的文物方针政策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文物工作实际,对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要求更加
4、明确,在规范我国文物保护的措施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有关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法理也表达得更为清晰和严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2002年10月28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5、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6、、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第四条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参见教材21页文物工作方针)对文物工作方针的理解文物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2002年《文物法》第四条指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我国的文物工作方针。1995年,“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
7、理”。1992年,“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一,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文物事业的影响1,对文化遗产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文化遗产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立国的文脉和国脉,而且已成为文化消费的基础和核心资源,兼有经济资源的性质,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文化遗产领域的不断扩展文化遗产的类型越来越多,时间下限越来越晚。在遗产类型方面,由注重静态遗产(古迹,遗址)向同时重视活态遗产(历史城镇、村落)发展。由皇宫、宫廷、上流社会向民间和社会草根阶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