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40855
大小:118.1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3
《石英砂石项目投资计划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英砂石项目投资计划书一、石英砂石项目基本情况(一)石英砂石项目建设背景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有序展开,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目前,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了67.4%和48.4%,这充分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持续提升。”同时,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比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
2、同比增长7.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3%。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同时面临着内部挑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成本上升、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从外部环境看,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将颠覆旧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石英砂石生产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名称:荆门某某有限公司。规划咨询:泓域咨询机构Macro(三)项目选址方案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荆门某某经
3、济开发区建设,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3681.83平方米(折合约65.49亩),净用地面积43681.8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5.49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石英砂石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石英砂石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7,北纬30°32'-31
4、°36'之间。荆门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郡国,春秋战国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并升为地级荆门市。荆门市版图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末,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住总人口289.63万人。2015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46亿元,比2014年增长9.2%o荆门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
5、原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和富水河。(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2.81%,建筑容积率1.5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9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13.76万元/亩,建设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43681.8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1804.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454.11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8022.52平方米,项目
6、规划绿化面积5496.81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43681.83平方米。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2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20亿元,年均增长2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
7、能耗比2015年下降12%,化工、建材、冶金等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下降10%o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实施“百企技改”行动,鼓励企业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加大技改投入,推动设备更新,提升产品层次。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在劳动密集型、危化等行业,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广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扩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实现我市制造业由传统发展方式向“互联网+”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每年全市确保实施亿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8%以上。(五)石英砂石项目节能分析从国际看,竞争环
8、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迹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