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22101
大小:75.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3
《免疫学大题名词解释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是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坏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抗原:能与TCR或BCR特异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一个B细胞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
2、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T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阳性选择:胸腺皮质的双阳性T细胞,凡与胸腺上皮细胞表MHC1类/II类分子以适度亲和力结合者,分别分化为CD8/CD4单阳性T细胞,反之发生凋亡而被清除。阴性选择:进入胸腺髓质的单阳性T细胞,凡与胸腺巨噬细胞(或DC)表面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
3、物结合者,即发生凋亡。由此,自身反应T细胞被清除,从而建立中枢性免疫耐受。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抗原肽片段并与胞内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从而被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应答时B细胞抗原受体虫重链和轻链的V区基因可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免疫调节:免疫应答过程有依赖于体内多系统、多细胞和多分子间相互协同,共同调节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并控制其质和量血一脑屏障
4、: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进入脑组织和脑室。婴幼儿发育不完善。血一胎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构成,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妊娠早期未完善。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移植:是用手术或其他方法将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以替代或补偿移植部位所丧失的结构与功能。肿瘤抗原: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
5、称。疫苗:人工主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剂,具有与病原微生物相同或相似的抗原性,输入机体Z后,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宿主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和活化过程屮,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MHC限制: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时,均要求双方的MI1C相同,这就是MI1C的限制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抗原的理化性质①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反之则小②化学组成: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化学性质(分子
6、结构的复杂性及是否含特殊的化学基因)密切相关。③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抗原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位置不同,可影响B细胞的BCR与表位接近,从而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④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①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则异物性越强及免疫原性越强,反之则小。②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由强到弱依次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③机体因素:遗传控制、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1、结构:lg单体是rfl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
7、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2COOCOO链UU二硫做铉fif区〉恒定区可空区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超变区。>0—空目丙种.主芟功B细2、生物学功能:(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TgG.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
8、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及超敏反应的发生。(4)穿过胎盘和粘膜:母体IgG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