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9171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2
《东亚、东南亚、南亚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地理第二十六次周练题一、选择题1.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來半岛与爪哇岛之间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③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④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比较图中五个亚洲国家,完成3〜4题。2.位于东南亚的一组国家是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③3.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国家③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坏绕,地形闭塞B.国家③远离海洋,缺湿润气流C.国家③沙漠
2、广布,缺乏植彼D.国家③地处热带,蒸发量大4.天然橡胶、油棕、锡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B.菲律宾C.马來西亚D.泰国5.关于东南亚自然条件的不正确叙述是A.马來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的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B.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地区每年6〜10月吹西南风,为雨季C.马來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和地震D.伊洛瓦底江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6.关于南亚次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亚次大陆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B.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地区C.南亚次大陆属于非洲板块D.南亚次大陆属于亚欧板块1.下列说法不是南亚西北部塔尔
3、沙漠形成的原因是A.离海较远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C.西南季风不易吹到D.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屮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岀国境,称Z为A.湄公河B.萨尔温江C.布拉马普特拉河D.伊洛瓦底江9.H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半岛国家B.多火山、地震C.季风气候显著D.盛产稻米,粮食自给有余10.受夏季偏南风影响较小的东亚国家是A.屮国B.日本C.蒙古D.朝鲜□・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A.缅甸、泰国、老挝、越南B.越南、老挝、泰国、缅甸C.越南、泰国、老挝、缅甸D.缅甸、老挝、泰国、越南12・有关屮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
4、.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耍农业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13-14题。13•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14・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A.西宁,河内B.昆明,新加坡C.昆明,曼谷D.拉萨,胡志明市15・对廿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
5、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一一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16.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B.都受副热带高圧的控制或影响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17.关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多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②农矿产品的出口能换取巨额外汇,有利于经济发展③卬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国④许多国家都努力发展加工工业,振
6、兴本国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18.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19.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Z—是A.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C.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19—22题20.北回归线穿过的东南亚国家是()A.越南B.老挝C.缅甸二、综合题21・读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B.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D.柬埔寨(1)A表示月份的气压形势,高压中心是—(2)B表示月份的气压形势,图中低压中心是(3
7、)图中对我国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季风和季风;(4)对东南亚的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季风和季风;(5)对南亚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季风,A它形成的原因是o22.读湄公河上游和下游地形的剖面图,回答问题。13,上游下游(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山河相间,大河由向延伸。(2)湄公河上游流经山区,作用显著,河谷成字形,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资源。(3)湄公河下游河谷,水流,泥沙沉积,河流附近形成平原,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4)东南亚许多大河的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人口,是重要的区。(5)湄公河附近城市较多,位于湄公河畔的首
8、都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