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7330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1
《申论热点问题天天读伪城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论热点问题天天读:伪城镇化【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10月,有三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都提及要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认为,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
2、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9月25日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9月21日分别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均提及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只不过在改革的节奏掌控上这两份报告有所不同。 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和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的报告也有类似观点。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解释说,城市人口的增量中,71.8%是农业户口,但只要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在城市实现永久性定居,任何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现出来的高城市化率都是“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提出
3、,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状态。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解释说,我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2)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报告表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伪城镇化”,未来政策上重要的是消除这种“伪城镇化”,主动吸纳适合到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 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短缺的时代已到来,
4、劳动力短缺必然带来劳动者工资上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将城市户籍所对应的公共服务覆盖到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后,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入城并遏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 《中国发展报告2010》主笔之一杨伟民在解释报告时也表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对农民工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是城市政府所能接受的办法。 (3)2010年10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今后中国的统计体系应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化,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统计,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报表制度,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 国
5、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日前刊发了马建堂接受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秘书处统计司《统计通讯季刊》采访问答录。他表示,未来10年亚太区域各国统计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各国统计能力。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统计工作水平。 马建堂表示,亚太区域应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域统计标准,以适应本区域未来发展的要求。 (4)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十二五”时期,提升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人民生活水
6、平的必然要求。报告指出,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3平方米,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有较大提高和改善,城镇居民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大幅提高,至2008年已达87.8%。 到2008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6%,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人。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报告指出,除了城市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对于拉动中国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外需增长空间不大的情
7、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转向内需。通过大力发展城镇化,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人群集聚,提高服务需求和消费倾向。 (5)《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移居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6年的15.4%上升到2008年的44.9%,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
8、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报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