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62933
大小:193.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8-23
《第三章《广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广韵》音系第一节《广韵》以前的韵书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魏代:李登《声类》(我国最早的韵书)西晋:吕静《韵集》南北朝:李概《音谱》四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阳休之《韵略》一卷;周思言《音略》;杜台卿《韵略》(以上所列韵书均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陆法言执笔。《切韵》的编写目的有二:1、为研究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2、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根据前一个目的,需要讨
2、论语音的古今南北异同,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因此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从后一个目的出发,该书允许诗人作诗时将某些音色接近的韵合并使用。由于《切韵》撰者名高,审音精确,权威性强,《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失去市场,湮没无闻。《切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到了唐代,《切韵》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有: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李舟《切韵》可惜的是,《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失传了,今天所能看
3、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窟、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且大多都是残卷。周祖谟集结、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一书将这些出土韵书分作七类:1、陆法言《切韵》传写本。简称“切一”。2、笺注本《切韵》。唐高宗时长孙讷言以陆氏《切韵》为底本,依据《说文》笺注形体异同或增广义训的写本。其中包括的两种《切韵》残卷分别简称切二、切三。3、增训加字本《切韵》。作者不可考。其特点是增修,或增训,或增字,取材范围较广,不限于《说文》。4、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特点是收字大增,每字下都有训解,且详载异体,反映了唐代韵书发展的一种重要变化。这一类
4、包括两种写本,一种出自敦煌,一般称敦煌本王韵,简称王一;另一种出自故宫,一般称宋(明初宋濂)跋本王韵,简称王三。5、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出自故宫,通称项(明末项子京)跋本王韵或内府本王韵,简称王二。6、《唐韵》写本包括《唐韵•序》一种和《唐韵》传写本两种。《唐韵》传写本中一种为清末蒋斧所藏,一般称蒋斧本《唐韵》。7、五代本韵书以上这些韵书,除了出自故宫的两种《刊谬补缺切韵》和蒋斧本《唐韵》,其余均出自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带。出自敦煌的,在1907至1908年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掠走。斯坦因掠去的现藏于伦敦博物院图书馆,
5、伯希和的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出自吐鲁番的,1902年被德人列考克劫走,现藏于柏林普鲁士学士院。对这些流落韵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有:1921年,王国维将伦敦藏《切韵》残卷(切一、二、三)根据照片抄录印行。1925年,刘复将从巴黎抄回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王一),和两种《切韵》序文编入《敦煌掇琐》。1936年,刘复、罗常培将所见九种《切韵》《唐韵》残卷和《广韵》汇编为《十韵汇编》。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从前在国外摹录的27种唐五代韵书编辑为《瀛涯敦煌韵辑》出版。1983年,周祖谟编辑、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唐五代韵书集存》,收录从1945年
6、收集、摹录、编辑的韵书材料,材料最完备。第二节《广韵》的产生和版本自《切韵》产生后,产生了诸多对该书的增订本,到北宋初年,陈彭年、邱雍等人根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距《切韵》成书时间已经有400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属《切韵》系统的韵书,只是收字大为增加,比《切韵》增加1万余字。此外,《广韵》分韵206韵,比《切韵》多出13韵,这是分韵粗
7、细宽严的问题,并非语音系统的变化。《广韵》成书于宋代,但它反映的不是宋代语音系统,而是隋唐语音。《广韵》撰成后,大量流行,《切韵》及唐人的各种增订本逐渐销声匿迹逐渐失传,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始终未见到《切韵》。由于《广韵》未注明撰者,且书前有陆法言的《切韵•序》及唐孙愐的《唐韵•序》,致使一些学者误以为《广韵》就是《切韵》或《唐韵》,如顾炎武的《唐韵正》、陈澧的《切韵考》的书名实际上都是《广韵》。《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未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重现之前,它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在汉语音韵研究中,它是上古音和近代音
8、研究的桥梁。二、《广韵》的版本1、张(士俊)氏泽存堂本此本是清初张士俊据汲古阁毛氏所藏南宋国子监本及徐元文所藏南宋国子监本校订重刻,印行于康熙43年。汲古阁是明末常熟毛晋藏书阁名。2、古逸丛书覆宋本此本是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