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92352
大小:560.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8-21
《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撑与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从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经济性、市场需求三个维度):一类是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基础较好,能够近期发挥作用的产业(如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物联网等产业);第二类是技术进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较大发展的产业(如电动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第三类是近期有发展,但中长期战略意义更为显著的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规律技术创新活跃(技术的不成熟)主导技术路线不明确,颠覆性创新、破坏性创新。如电动汽车主导技术路线的争论和摇摆;太阳能光伏多晶硅制备新工艺的快速更新。产业组织的新特点创新型小企业活跃,企
2、业由小到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控制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和不成熟供给创造需求(如互联网);价格偏高;消费环境及设施不完善。需要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体制性制约三网融合;风电上网;物联网应用;动漫播出等等。五、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汽车产量及增长率(1978-2009)Vehicleproduction(1978-2009)万辆14.911374.6对经济景气周期高度敏感的行业中国汽车产量及增长率(月度)Vehicleproduction(monthly)万辆14.91新能源汽车-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从PNGV(1992年)到FreedomCar(2002年
3、);共识:汽车的电动化,纯电动、燃料电池。过渡: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奥巴马总统:2015年累计数量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振兴法案中与插电式汽车相关的支持费用高达140亿美元,其中创新技术贷款担保60亿美元,税收抵扣20亿美元(每辆车税收抵扣最高7500美元),先进电池生产20亿美元,联邦政府用于购买低能耗汽车预算3亿美元。需要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图新能源汽车技术改变燃料系统: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强、弱混合)、燃料电池、替代燃料生物燃料(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煤基燃料(煤制甲醇、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二甲醚、煤制甲醇制汽油)天然气(CNG、LPG、天然
4、气液化)新能源汽车的不同技术路线存在着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两个方向性技术路线,目前的状况是,前者的电池能量密度需进一步提高,而后者在制氢和经济性方面存在缺陷,未来哪个占主导取决于技术的进步,也有可能两个技术同存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如电动车应用在行使里程不长的市内交通中)。当前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优于燃料电池汽车,但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度仍有不确定性,快与慢取决于电池技术。我国以电动汽车为产业化的重点,并考虑过渡技术的发展,其技术风险较小且能发挥电池工业的优势。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投入20亿元。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动力蓄
5、电池及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并开发出了多款电动汽车样车。目前,共有48个型号的各类电动汽车获得机动车新产品公告。我国是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应用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仍存在如下两个薄弱环节:
6、原理性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虽然目前的动力电池主要性能指标处在国际先进水平,但与理论值相比仍有数倍差距,在全球开展竞争性研发(如美国政府投入20亿美元用于电池的研发)背景下,产业的有利地位十分脆弱,战略机遇稍纵即逝。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落后与电池技术的开发,而且因存在大量的专有技术难以通过设备引进加以解决,因而影响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电机工业规模大,车用电机产业化起步较早,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我国电机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中小型电机约有300个系列,1500个品种,产品量大面广。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在性能、体积重量、环境温度适用性、成本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呈现出永磁化、数字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7、。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国产电动汽车电机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科学院电工所、华中科技大学、中船712所等单位开发的车用电机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开发的车用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瓦/千克,最高效率达到93%,居国际水平。部分产品已应用到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电动汽车中。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研发取得进展,需要在关键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从总体上看,我国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达到了功能要求,但在功能的完备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