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29193
大小:20.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9
《2019XX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十五”以来,地区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较好形势。XX年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较XX年增%,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较XX年增%,年均递增%,呈现出增产与增收同步、质量与效益同增、改革与发展同进的新局面。 地区农业生产方面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是比较早的行业,早在80年代就开始回收农膜,近年又将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引进、推广,并开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提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农家肥、沼肥等有机肥,发展无公害和有机
2、绿色优质特色产品。 一、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1、沼气发展,成效突出 阿克苏地区户用沼气的发展自XX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XX年和XX年的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8000多户,今年在地区增加3000户的投资,地区8县1市都有了沼气项目,累计户数达到万户左右。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单从保护植被来看,如果按照地区万户计算,减少万吨/年林木或树根的砍伐,相当于7万亩林木的常年生长量,保护林地13万亩;每口沼气池每年可提供1万公斤优质沼肥,可满足2--3亩农田的用肥量,可使4万亩土地提高肥力,增加负熵。有利于增加农
3、民收入,一口沼气池可以节省燃煤2吨/年,按照300元/吨计算,节省600元/年,如果用沼气灯照明,按照1灯/户计算,每月可以节省电费4元左右,每年按10个月算,每年可省电费40元,如果把沼液用于施肥即可以增加植物水分和肥力又可以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沼气项目在地区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结合“三改”,达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活环境优美化和农村能源利用持续化的目的,减少了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2、地膜回收,环保增效 地区地膜的使用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减,而残膜的回收率每年都高于85%以上。去年对地区239个村的8959亩土地
4、的调查中发现地膜亩均残留量为公斤,比XX年减少公斤。 3、秸杆还田,增强肥力 秸杆还田主要集中在棉花大户上,基本占到棉花播种面积的1/10左右,大约有20万亩,其他秸杆基本不直接用于还田,先用作牲畜饲料再投入沼气池,最后还田,达到了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 4、节肥节药,保护生态 近几年在地区的重视下,肥、药的用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逐步得到维护和改善。XX年全地区使用农药414095公斤,亩均公斤;化肥268892吨,亩均公斤。主要原因是推广了生物防治和灭害灯,充分利用有机肥。 5、推广农家肥,发展无公害农业 XX年地区推广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基地49个,面积是亩,在今年的备耕中发现农家肥的使用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幅为7%以上。 6、高标准节水,利国利民 近几年各县均实施了高标准节水项目,此项目主要实施的是渠道防渗与农作物的喷灌、滴灌,既合理有效利用了水资源,又节约了产品成本。 二、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 1、在农、林、牧、渔业内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各行业中每一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循环,促使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节约、循环的目的。 2、建立城市农业生态园 阿克苏市的“生态农家”已有了开端,在“生态农家”里集钓鱼、观光
6、、品尝农副产品为一体,其生态功能、旅游价值、饮食服务价值均有体现,加强了对城市土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城市循环经济中一道亮丽风景,很受消费者欢迎。 3、探索与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立体种植是在同一单位面积或区域土地(水域)内建立的多种生物互利共生的优化组合整体系统,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和有效资源,达到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阿瓦提的大芸生产就是一
7、个互利共生的典范。 4、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的发展步伐,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 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是搞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发挥“榕树效益”,实现有害污染物主要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再利用;二是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以wto准则为依据,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5、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8、首先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和单产能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其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