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ID:41201678

大小:27.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8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_第1页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_第2页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_第3页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_第4页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我国历史上,现代意义的课程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孔颖达 B.许慎 C.孟子 D.朱熹 √解析:2.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 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3.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

2、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解析:4.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A.老子 B.荀子 √ C.孔子 D.奥苏贝尔解析:解析: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一见一知一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5.“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这是()的观点。 A.卢梭 B.杜威 √ C.赫尔巴特 D.涂尔干解析:解析:杜威持“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6.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创新 B.培养创新精神

3、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弘扬人的主体性解析: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归根结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 D.壬寅学制解析:8.()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热爱学生 √ D.为人师表解析: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9.()被誉为世界教育育卜的“课程珲沦

4、之父”。 A.泰勒 √ B.斯腾豪斯 C.华勒 D.赫尔巴特解析:1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解析: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体谅模式的观点。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 √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解析: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12.()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 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认知策略是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

5、技能的学习。13.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 A.高原现象 √ B.艾宾浩斯现象 C.皮格马利翁现象 D.疲劳现象解析:14.()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换,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 D.原型整合解析: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原型内化的概念。15.()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A.爬山法 B.逆推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 D.检索法解析:解析:所谓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6、,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16.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时期的儿童开始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解析:解析:权威阶段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17.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解析:解析:认同

7、,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包括偶像认同或价值认同。1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解析: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19.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