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ID:41168498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第1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第2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执笔的随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所著,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一些学术思想。我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在看到这十二封信后,心中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看便是爱不释手,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仿佛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顶”“豁然开朗”这些词,也绝不会有夸张之嫌。王安忆说过,读书,更像是寻找一种共鸣,尤其是当作者道出了你想说却一直无法表达的感受,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而读先生的这本书,就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感受。   虽说这本书当时主要是为中学生而

2、写,而且年代也已久远,很多社会现象多已陈旧,然而当我将它再一次细细品读时,发现里面提到的困惑,即便是现在的大学生,也还是会面对,一些过去的社会现象也已经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我摘录了一些经典的语段,也作了自己的一些评注,现摘录部分如下:    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谈读书》   不知道为

3、什么,看到“麻木”这个词,竟觉得有些刺眼,或者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体味着敏锐力退化这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已足够让原本麻木不仁的我们更加不堪,就仿佛青蛙待在渐渐煮沸的水中,没有切肤的痛楚,也就不曾试图去改变,等待着的只是其他知觉一起的慢慢消退。曾几何时,我们再不能像孩子那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再不会执着地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这个绚烂斑斓的大学校园以及将来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有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暂时抛开我们内心想做的一些事,然后,还会为自己找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太忙了。其实我们在忙什么呢?如若不是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怕是忙什么都只是无事忙而

4、已。所以,无论当我们想做什么,如果可以,就不该迟疑。   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青年人的重要性。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vulgar

5、ized)。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于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为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谈十字街头》   看到这段话,我下意识地联想到了现下炒得很热的“于丹热”“易中天热”等。五一前几位名校的教授来我校讲座,无一不谈及此现象。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无疑是将象牙塔中的学术思想带到了十字街头,他们想让学识普及的本意并没有错,而且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做得很成功,他们把艰深的学问变得浅显,连15岁的孩子也能听懂,然而这样做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十字街头的腐败剂总免不了使原本高高在上的学识流俗化,而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说饮料兑

6、水发生的只是物理变化,那么学术被流俗化发生的就该是化学变化了。一些观点,尤其是一些错误观点,若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流传下去,那无疑将会是文化传承上的一大败笔。这也就是于丹、易中天这些教授广受抨击的很大一个原因。   记得王岳川教授在讲座时说了一句和别人很不同的话,他说:我很可惜他们。作为朋友、同事,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也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沉重。一夜成名,不知是多少人的梦想,而本该一辈子默默从事学术工作的易中天他们却意外做到了,于是乎,售书、代言、新闻,一切接踵而至。或许在别人看来,他们是戴上了名利双收的光环,然而实际上似乎并不是这样,至少如果他们是真正热爱学术事业的

7、话。学术的研究,原本就是需要一块静谧的土壤,而他们的成名,无疑会让他们不得“安宁”,又谈何做学问呢?由此,朱光潜先生的那几句话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谈升学与选课》   升学和选课,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经历过高考的我们则更是有着亲身

8、的经历。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