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59324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2、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课的《植树的牧羊人》。(板书课题:《植树的牧羊人》)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看大屏幕补
2、充内容了解人物及作品。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整体感知课文(8分钟)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明确: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2、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1)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改牧羊为养蜂,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
3、、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3)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机,变得富饶。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人物形象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明确: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2、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
4、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这几句话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4、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
5、一个什么样的人?(1)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明确:环境描写,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教师小结:明确:牧羊人是一个心存善念、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甘为他人奉献的人。(3)牧羊人拿出一
6、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明确: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4)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明确: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5)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明确:运用动作描
7、写,“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蕴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5、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含义。明确:“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6、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明确: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
8、命运会被最终改变。四、课堂小结。五、当堂训练:六、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