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32574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7
《论《平凡的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人生超越意识内容摘要:本文先将孙少平的人生历程分为四个生活场景:即县立高中——学生生活场景,双水村——民师生活场景,黄原县——揽工汉生活场景,大牙湾——煤矿工人生活场景。并依次分析四个场景中他是怎样不断认识自我、抗争现实苦难、并超越自我的。由此得出孙少平身上闪烁着自我超越意识。然后指出孙少平的人生超越意识体现了路遥对“平凡”与“幸福”的反思和由此引发的人生追寻。“平凡”中不断地超越了自我,便做到了“非凡”即“平凡”中的“伟大”。“幸福”,可以通过抗争现实中的苦难获得,这就是
2、超越世俗的“大幸福”。这些反思与追寻,又指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德。即做人要“忍”、“韧”、“仁”地劳动着生活。关键词:孙少平;人生超越意识;抗争苦难;平凡与幸福;反思与追寻一、引言《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它是路遥先生花费了六年的心血写出的巨著。路遥生命不算长,著作不算丰。他出身农村,他的作品主要写农村题材。他关注农村、农民,所以他的作品在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出身的青年人中影响很大。今天,他仍借着一部《平凡的世界》与我们交流对话,讨论着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激励着我们不断抗争苦难,不断超越自我
3、,不断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追求。我也想借此文表达我对路遥先生的怀念与崇敬。路遥精心选取我国建国史上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对“文革”末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展开全景式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城乡交叉地带”政治、经济生活的巨大变迁和这一变迁对普通人生的巨大影响。国家大事、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青年的情感纠葛、黄土高原上的风俗人情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出来了。这部巨著构成了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此书值得谈的很多,本文主要探讨孙少平这一线索人物也即主人公身上的人生超越意识
4、与其文化上的社会现实意义。二、具体分析与论述孙少平的人生经历可分为四个场景:县立高中——学生生活、双水村——民师生活、黄原——揽工汉生活、大牙湾煤矿——工人生活。四个场景中,少平都在认识自我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而且后一场景中又是对前一场景的超越。(一)县立高中——学生生活7初到高中,少平因出身贫困、自卑又敏感。他对小县城都充满好奇的恐惧。他常感觉别人在嘲笑他寒酸。因此对家境好的同学,他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顾养民点名时,他故意不吭声以示轻蔑。田润叶请他到田福军家吃饭,他感到恐惧。在田晓霞面前,他显得
5、拘束窘迫,觉得自己就像乞丐。田福军同他握手,他紧张得手都出汗。这是少平第一次走出双水村后的自卑阶段。随着生活不断深入,少平能够反观他原有的认识。大量课外阅读,使他有机会给同学说故事,这使他认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都低人一等。同晓霞交往,是他的最大的收获,小霞推荐给他许多有意义的读物,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从未有过的满足。他可以用比较广阔的目光多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此对生活也增添了自信和审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少平已经不是初入高中时的他了。毕业时,孙少平不愿再回到双水村,他对县城不再恐惧,而是依恋。他拥有双
6、水村无法给他的思想感情,他怕再次同世界隔绝。他开始向外面的世界张望,并对远方充满向往,他觉得自己身上有股劲在积攒着,想闯荡世界。至此,孙少平由自卑到自审,对县城由恐惧到认识再到依恋。这已证明他完成了他县立高中生活的人生超越,是知识和友情为他提供了超越的内在、外在动力。(二)双水村——民师生活毕业后又回到双水村,孙少平不因自己在高中读过书、有知识,就自视为双水村超人。他深知自己在这块天地里所处的位置,他认识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严格地把自己放在孙玉厚家二小子的位置上,要求自己做一个在舆论上的好后生。在家
7、里,他敬老、尊长、爱小;在村中,他按照世俗观点来有分寸地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才能,人情世故滴水不漏。在清醒认识自我基础上,少平又超越了自我。他身在双水村或教书或下田劳动,但他的思想早插上了翅膀飞翔于更广阔天地。民师生涯结束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苦闷和闯荡世界的激情。他不甘心在双水村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并不是说在双水村没有发展的机会。相反,改革开放了,凭着他的体魄、勤劳和智慧,做位安分守己的农民,还是有创立家业的好机遇的。他可以和少安合伙经营砖窑。但他没有接受少安的邀请,而是决定到外界闯荡。这种难以消除的苦
8、闷和闯荡世界的激情,体现了他作为农村有知识青年自立自尊意识的觉醒。他想探讨新的人生与生活。这样,少平完成了他双水村民师生活的自我超越。而且这次超越又是对他高中时人生超越的再超越。这次超越,除了青春的激情和自尊自立意识觉醒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蕴含。千百年来,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辛勤劳动,收获的却是饥饿大于温饱,苦难大于幸福。正如张养浩所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①再回到双水村的民师生活,加深了他对此的体验和感悟,他无法消除内心深处对那块土地的不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