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4598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5
《补充心理学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补充心理学论述题一、试论述柯尔伯格的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⑴、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者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
2、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固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⑶、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创优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⑷、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矗现实首先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⑸、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
3、于社会时理应修正。⑹、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总之,柯尔伯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情况,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进入第三种水平。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个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社会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二、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通过系统脱敏法训练人
4、的行为。⑴⑵⑷、⑸⑹①②③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第三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第三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其次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评定以受辅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按所引起焦虑的程度由最弱到最强为序。第三,焦虑刺激与放松活动相配合。三、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⑴、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⑵、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
5、,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⑶、在进行间接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化以较少指导;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予较多指导,直至得到正确答案为止。四、试论述在教学中应如何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
6、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五、试述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弃学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亲密、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传递、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民等特征。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等。如果
7、学生将教师看成、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六、分析学与教互动活动中的三种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猁、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教学理论。3、评价/反思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