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软件水印 动态图 防篡改技术 水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基于防篡改技术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研究【中文摘要】随着软件盗版现象越来越严重,软件水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护软件,近几年涌现了许多软件水印算法,尤其是动态软件水印算法。本文通过阐述几种动态图软件水印技术,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可改进之处,提出了两种改进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阐述四种动态图软件水印编码方式,并分析这四种编码方式的优缺点。结合水印的防篡改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PT(Parent-PointerTree)编码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不同进制形式的数据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将大的水印信息分割
2、成多个小的水印信息,即水印分割处理,然后将这些小的水印信息编排成一组含父指针的图结构,并动态地嵌入到目标程序中。通过实验数据证明,该算法在水印的隐蔽性和可恢复性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相比于PPCT(PlantedPlaneCubicTree)编码方式,该算法的水印数据率更高,而且水印的编码更简单、方便。(2)在水印系统复杂度允许的范围下,分析基于PPT编码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的可改进之处,提出了基于变量防篡改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该算法主要做了两点改进,一是水印的编码,它使得水印的数据率有很大的提高;二...【英文摘要】Asthephenomenonofsoftw
3、arepiracybeingmoreandmoreserious,softwarewatermarkingtechnologyhasattractedmoreandmoreconcern.Inrecentyears,lotsofsoftwarewatermarkingalgorithmshasbeendesignedtoprotectsoftware,suchasalgorithmofdynamicgraphwatermarking.Severaltechniquesofdynamicgraphsoftwarewatermarkinghasbeentoldin
4、thispaper,and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hasbeenanalyzed.Then,thispaperproposestwomodifieddynamicgraphsoftwarewatermarkingalgorithms.M...【关键词】软件水印动态图防篡改技术水印分割【英文关键词】SoftwareWatermarkingDynamicGraphTamper-proofTechniqueWater-spliting【目录】基于防篡改技术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研究摘要4-5Abstract5第一章绪论9-131.
5、1选题背景及意义9-101.2水印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10-111.2.1水印的发展史10-111.2.2研究现状111.2.3软件水印发展方向111.3论文主要内容11-13第二章软件水印技术13-202.1软件水印概述13-162.2软件水印的一般模型162.3软件水印攻击16-182.4本章小结18-20第三章动态图软件水印20-303.1动态图软件水印概述203.2CT算法20-213.3动态图水印模型21-233.3.1水印嵌入及提取21-223.3.2水印攻击223.3.3动态图水印模型22-233.4常见动态水印图23-273.4.1基数K链表编码
6、23-243.4.2PPT枚举编码24-253.4.3排列编码253.4.4PPCT枚举编码25-273.5动态图水印保护技术27-293.5.1混淆保护技术273.5.2防篡改保护技术27-283.5.3随机化保护技术283.5.4保护技术的混合作用28-293.6小结29-30第四章基于PPT编码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30-424.1引言304.2水印预处理30-324.2.1数制转换314.2.2水印预处理方案31-324.3水印动态图32-334.3.1动态结构图32-334.3.2水印表示334.4水印编码33-354.4.1水印代码33-344.4.
7、2水印嵌入34-354.5水印防篡改35-364.6水印提取36-374.7仿真实验及实验分析37-414.7.1仿真实验37-394.7.2实验结果分析39-404.7.3算法优缺点分析40-414.8本章小结41-42第五章基于变量防篡改的动态图软件水印算法42-525.1引言425.2水印选取425.3水印二叉树42-455.3.1构造二叉树42-435.3.2形成水印图43-455.4嵌入水印45-465.5保护技术46-475.6提取水印475.7仿真实验及实验分析47-505.7.1仿真实验47-495.7.2实验结果分析49-505.8本章小结5
8、0-52第六章总结与展望5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