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14888
大小:31.2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0
《龟山汉墓讲解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龟山汉墓讲解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龟山汉墓参观。非常荣幸能够为各位做讲解服务,我是本次导游xxx。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汉墓于1981年2月由当地的农民开山采石无意间发现,199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墓的主人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与夫人。墓的总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座山体,是目前徐州地区唯一能够确定墓葬主人身份的汉代楚王陵墓。1996年被国务院定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荣膺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2005年被列入“十一五”期间保护单位100处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该墓工程浩大,设计巧妙,施工精细,被誉为“中华一
2、绝,千古奇观”。现在让我们继续了解墓葬的主人-----刘注。汉朝是古代徐州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它总共有400多年的历史,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总所周知,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布衣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徐州是他的故乡,公元前202年,由于刘邦初定天下,骨肉不多,所以大封同姓王,以此来巩固政权。为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固,高祖曾与诸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他把自己的弟弟刘交封到徐州,管辖36城,封为楚王。这张图片为历代楚王的一个世系表。作为诸侯王,他是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一般由皇帝封立,诸侯王薨,王位由王太子承嗣,若
3、太子早卒,即有其他子或孙继立。墓主人刘注就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的重孙,刘注在位13年,时值汉武帝统治的鼎盛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照片是山体没有被挖掘之前的原貌,这座山犹如一只乌龟。头朝北,尾向南,故得名为龟山。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汉墓就在此山腹中。从下面的这组照片中,我们可以了解该墓发掘现场时的情景,这些巨大的条石是用于堵塞甬道的,每块塞石都重达6吨以上,主要是作为防盗之用。当时堵塞甬道的塞石,分上下两层,总共26块,把56米长的甬道从头到尾全部堵塞,接缝严密,连一枚硬币都难以塞进。经专家确定,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并且从塞石的质地判断不是本山的石头,是从西南很远
4、的地方运来。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汉代,古人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然大物运输到此地,并塞在这狭小的甬道内的呢?这可以说是难解之谜了。另外每块塞石的所在位置都有它特殊的编号,这就是发掘南墓道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在展厅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您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鼎。说到鼎,它最初的作用只是作为炊具-----相当于咱们现在的锅,后来才改为祭祀所用,成为身份的象征,史书记载天子可用9鼎,士大夫7鼎,诸侯王5鼎。旁边是一组药浴的实用器物,都是以青铜为主,这其中包括铜浴盆、铜臼、铜杵、铜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龟山汉墓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代表------鎏金铜熏,国家一级文物,曾出展四个国家。高22.3厘米
5、,通体流金。所谓鎏金,是指在饰物的表面镀一层金,起到防腐的作用。造型和纹饰都十分精美,是罕见的工艺珍品。它上盖可以打开,里面盛放点燃的熏香,幽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沙盘,由它我们可以想象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古人是怎样在这样一座大山腹内打凿出两天近乎平行的甬道的。而古人在修建墓葬的时候,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山体进行勘测的,我想这些问题就连我们现在的考古学家也难以得出精确地结论。因此这也成了龟山汉墓的一个未解之谜。通过这个沙盘,我们会看到整个墓的设计既科学又合理。它分别由南北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15间墓室构成。最为突出的部分可谓是它的两条精确地甬道,相对平
6、行。这个时期的墓葬大部分建在山体内,主要是因为:一个是汉代的葬制,再者是因为古人认为,如果平地起坟的话,目标太明显,建在山体内,一方面象征基业永固、死后也要威风,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水淹没、防盗的作用。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徐州地区墓葬的分布图。我们这座城市比较特殊。四周都是山,而且有黄河流经,是山围水绕的地方,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说到汉朝,封在徐州的楚王就有13个,他们都是刘姓诸侯王,权利仅次于朝廷。依汉代葬制,地方诸侯王薨后应埋在其分封国内,徐州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均是凿山为墓,工程浩大,且神秘莫测。现在已经发现了8处。其他汉墓主人的身份有待进一步考证,唯一确定身份的就是龟山汉
7、墓。确定身份的根据是什么呢?正是这方龟钮银印,它质地为白银,印纽上方是一直爬行的乌龟。它翘首远眺,憨态可掬。其背甲、腹甲刻有文饰,下腹镂空,眼鼻雕刻精致。下方用小篆刻了“刘注”二字,字体厚重含蓄,为研究汉代王侯印不可多得的实证。关于这个印章,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那是1982年的11月份,附近的一个农民在墓室里面捡到刘注的印章,挂在自己身上达4年之久,由于该农民不清楚它的特殊作用及其价值,其间还试图把上面的刘注二字磨掉,直到1985年文物普查时,才从他手中征集过来,为确定墓主人的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