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49142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卖木雕的少年》课后反思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小学张瑞任何成就都是在反复历练中、不断尝试中实现的。作为一名老师,最本质的工作就是在自己不断学习进步中把课上好,给学生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学习体会。这次一师一优课的展示参与,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反思。因为这一次历练,让我切身体会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精髓。此次参加“一师一优课”,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深入浅出、耐人回味”的过程,看到这一份份修改的教案、回想着一次次的试讲场景仍历历在目,这是一次深彻的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在磨砺中收获。一、分析理解
2、文体选择《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是因为和组里的前辈老师们商量后,认为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同时彰显中非友好关系,既文采斐然,又含义深刻。所以,选择了这一篇课文作为自己参赛的课文,但在着手准备、试讲几次后,我才意识到,要把这节课讲好,我必须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创新,才能突破自己。这篇课文可挖掘的点有很多。从字词学习到课文感情流露均是如此。文中“游人如织、栩栩如生”等字词的特点是什么,拓展有哪些?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木雕的漂亮?文中少年为什么遗憾?我又为什么遗憾呢?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等”和“等待”的区别,从而进一步体会出少年心里世界?我在收到小象雕时为什么也说了“我们
3、是朋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中非友好关系?如何让学生体会中非友好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本课要学习和挖掘的重点。《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中都蕴含着很多语文教学点可以发掘,如果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领悟,体会人物内心心理活动变化,感悟中非友好关系,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得到的目标吧。与同组内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评课商议后,我将较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有关于文本内容理解方面的,如文中出现的“游人如织、栩栩如生”等词语特点并有哪些拓展?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也有关于文本表达方面的,如文中作者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文中少年表情、动作是怎么描写的?…
4、…新的设计、新的思路,重新出发。在本次修改中,我本着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又能使学生从文本的学习中真正有所提升的目标来准备的。继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在内容精神情感学习的同时,渗透进表达方面的知识点,如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和直接抒情等基本写作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案被翻来覆去不知改了多少回,每一次改变思路,带来的都是教案整体的变化,虽然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也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对文本的把握一步步加深。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独有的体验,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走入文本深入理解剖析,首先要感动自己,打动自己。是啊,在课堂教学中
5、,如果自己都不能打动自己,又怎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怎会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我想,在这一次次的磨课试讲、修改教案中我真的成长了。正如最初所说的那样,任何一名教师的成长都需要“观千剑而后识器”的过程,有了这一次次宝贵的经历,无论是对文本的研读能力,还是课堂对学生引导技巧都是一种很大的提升,我的心情也随着慢慢好起来,想要呈现出最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就需要课下孜孜不倦的修改和提升,有了这次切身体会才对“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句俗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在研读文本和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愉悦,它可以来自于一个小的教学设计带给学生很大的提升,一段资料带来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6、,一次次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我想这就是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吧!二、深度挖掘知识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性学习策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词句的积累是最常见的。《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很多词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它们从文中找出来,积累下来。适当开发资源也是一种积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中非之间的友谊,除了布置学生搜集中非交往的资料外,我还制作一个短片来增进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
7、悟和运用。积累性学习策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词句的积累是最常见的。《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很多词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它们从文中找出来,积累下来。适当开发资源也是一种积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中非之间的友谊,除了布置学生搜集中非交往的资料外,我还制作一个短片来增进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积累。 “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我们并没有止于积累,而是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谁能用上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大瀑布和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中非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