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三小学2007年五五普法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三小学2007年五五普法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方略的总体要求,参照我校"四五"普法实践经验和成果及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发展需要,在2006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保障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通过"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水平,提高全校师生,特别是少年儿童学生的知法,用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在"四五"普法工作和上一年度工作取得的成
2、绩基础上,争取进一步提高普法成效,争取实现:由被动守法转变为主动守法,由他律守法转变为自律守法;由知法守法上升到用法,护法;在以身作则,以法作则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有效促进认真学法,切实知法,自觉守法,模范用法,坚定护法,从善如流的法治氛围,建设优美,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二)任务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注重提高领导,教师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从教的水平,注重培养全校师生员工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提高学校,教师对
3、保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2、逐步建立教职员工的学法用法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继续深入学习《宪法》,《教育法》,《劳动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等法律.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注重培养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增强公民自觉遵守法纪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提高尊重并维护少年儿童学生合法权益的意识.坚持法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
4、,形成崇高道德,讲求信用,开拓进取的法治环境,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全体师生员工的学法,知法,用法活动落到实处.3、继续加强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并着力探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努力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制教育队伍.依照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做到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深入学习和宣传《宪法》,《国旗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
5、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环境保护法》等,做到教育的时间,内容,效果"三落实".同时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4、围绕普法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料理,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切实解决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的薄弱问题.我们的任务是研究探索有效的普法手段,途径,内容,活动等,使学生真正地知法(包括校纪校规),懂法,促进他们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引导他们用法,护法,使他们由"自律"上升到"自觉"的层次,
6、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三具体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调整组织机构,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法制教育宣传队伍,建立以王焕勇校长为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及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是普法教育,法制宣传和法制理论研究,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二)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普法环境1、充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校报的宣传作用,发挥大力塑造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舆论氛围;并深入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发动工作,创建良好的普法氛围.2、利用好区教育局下发的普法教材,使我校的普法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保证普法活动有良好的效果
7、。3、继续推进和完善聘请法制副校长制度,并在法制副校长的协助下,争取聘请一些法制辅导员,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校外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队伍.保证"普法"工作有良好的软环境.三、突出内容,措施得力,工作有效1、在校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职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学习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学习宣传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知识;学习并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或讲座,或
8、参观,或自学等学习形式,以期达到每周有1学时的法制教育时间,确保全校教职工成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2、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我校普法教育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点,总体上说,他们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弱,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所以我们继续重点学习宣传《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