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苏联的经济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

ID:40259569

大小:20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29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_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_第2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_第3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_第4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复习要求:1、熟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2、了解三次改革成效不大或失败的共性原因和个性原因;3、理解苏联三次改革的启示。思考: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内容:农业上: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2、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工业上: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力;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4、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来的体制上的小修小补。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2、内容: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工业上,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农业上,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3、结果:(1)执政前期,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

3、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4、结果的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期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3、结果: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四、赫和勃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背景: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

4、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2、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五、苏中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1、苏联经济建设长期脱离实际,对原有理论没有能真正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长处。2、苏联不能抵制西方“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中国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苏联一系列改革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B.领导人

5、个人对改革的进行影响明显C.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不够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2、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经

6、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

7、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5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1)变化: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②减少政府开支

8、,缩小福利规模,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2)①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二战后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共同的局限性:未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的国情,改革未坚持实事求是。(3)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由: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