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与结构》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平面力系§2–1平面汇交力系§2–2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2–3平面一般力系1静力学§2-1平面汇交力系一、合成的几何法2.任意个共点力的合成为力多边形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合力方向由正弦定理:由余弦定理: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也可用力的三角形来作。2静力学结论:即:即: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在上面几何法求力系的合力中,合力为零意味着力多边形自行封闭。所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几何条件是: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或力系中各力
2、的矢量和等于零3静力学[例]已知压路机碾子重P=20kN,r=60cm,欲拉过h=8cm的障碍物。求:在中心作用的水平力F的大小和碾子对障碍物的压力。又由几何关系:①选碾子为研究对象②取分离体画受力图解:∵当碾子刚离地面时NA=0,拉力F最大,这时拉力F和自重及支反力NB构成一平衡力系。由平衡的几何条件,力多边形封闭,故4静力学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碾子对障碍物的压力等于23.1kN。此题也可用力多边形方法用比例尺去量。F=11.5kN,NB=23.1kN所以几何法解题步骤:①选研究对象;②作出受力图;③作力多边形,选择适当的比例
3、尺;④求出未知数几何法解题不足:①精度不够,误差大②作图要求精度高;③不能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下面我们研究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另一种方法:解析法。5静力学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X=Fx=F·cosa:Y=Fy=F·sina=F·cosb§2–2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6静力学2、合力投影定理由图可看出,各分力在x轴和在y轴投影的和分别为: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即:7静力学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为该力系的汇交点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从前述可知:
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即:为平衡的充要条件,也叫平衡方程8静力学解:①研究AB杆②画出受力图③列平衡方程④解平衡方程[例]已知P=2kN求SCD,RA由EB=BC=0.4m,解得:;9静力学[例]已知如图P、Q,求平衡时=?地面的反力ND=?解:研究球受力如图,选投影轴列方程为由②得由①得①②10静力学又:[例]求当F力达到多大时,球离开地面?已知P、R、h解:研究块,受力如图,解力三角形:11静力学再研究球,受力如图:作力三角形解力三角形:NB=0时为球离开地面12静力学1、一般地,对于只受三个力作用
5、的物体,且角度特殊时用几何法(解力三角形)比较简便。解题技巧及说明:3、投影轴常选择与未知力垂直,最好使每个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2、一般对于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不特殊或特殊,都用解析法。13静力学5、解析法解题时,力的方向可以任意设,如果求出负值,说明力方向与假设相反。对于二力构件,一般先设为拉力,如果求出负值,说明物体受压力。4、对力的方向判定不准的,一般用解析法。14①是代数量。当F=0或d=0时,=0。③是影响转动的独立因素。⑤=2⊿AOB=Fd,2倍⊿形面积。静力学力对物体可以产生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转动
6、效应--取决于力矩的大小、方向-+二、力矩说明:②F↑,d↑转动效应明显。④单位Nm,工程单位kgfm。§2–2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1、力矩的概念15静力学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即:2、合力矩定理由合力投影定理有:[证]od=ob+oc又∵16[例]已知:如图F、Q、l,求:和静力学解:①用力对点的矩法②应用合力矩定理17①两个同向平行力的合力大小:R=Q+P方向:平行于Q、P且指向一致作用点:C处确定C点,由合力距定理静力学三、力偶的概念和性质力偶:两力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
7、合的反向平行力叫力偶。性质1:力偶既没有合力,本身又不平衡,是一个基本力学量。1、力偶的概念18静力学②两个反向平行力的合力大小:R=Q-P方向:平行于Q、P且与较大的相同作用点:C处(推导同上)性质2: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因此力偶对刚体的效应用力偶矩度量。力偶无合力R=F'-F=019说明:①m是代数量,有+、-;②F、d都不独立,只有力偶矩是独立量;③m的值m=±2⊿ABC;④单位:N•m静力学由于O点是任取的—+d20静力学性质3:平面力偶等效定理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
8、矩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证]设物体的某一平面上作用一力偶(F,F')现沿力偶臂AB方向加一对平衡力(Q,Q'),Q',F'合成R',再将Q,F合成R,得到新力偶(R,R'),将R,R'移到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