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55315
大小:23.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6
《【教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鄂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甘肃镇原南川小学梁芃◆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遗体、挽联……”等词语。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2、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把握鲁迅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分步揭题1、指名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
3、内容。(或全班齐声背诵)2、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诵读课后“资料袋”,我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3.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课题。师问:鲁迅周晔的伯父,为什么课题不是我的伯父鲁迅,而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先生,对知识分子和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男士。如宋庆龄、冰心、丁铃、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远
4、程教育资源,录音朗读课文。思考:①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②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合作学习解决生字新词拦路虎。正音、正字:嗽(右边是“欠”不是“攵”旁)“囫囵”(里面的字形为“勿、仑”)。多音字:北风怒号(háo)、数不清(“数”读shǔ)张冠李戴(“冠”读guān)3、结合课文,说说下列成语的意思。囫轮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4、小组合作学习。议一议,集体交流。师:这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回忆录,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回忆了哪几件事情吗?生:我认为,本篇课文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个段落
5、,每一个段落就写了一件事。我知道第一部分是回忆鲁迅追悼会的情景。生:第二部分是在回忆伯父跟“我”谈《水浒》,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生:第三部分是在回忆鲁迅先生笑谈“碰壁”的事。生:第四段主要讲的是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工人。生:最后讲的是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师:看来同学十分肯对脑筋,对每一部分的主要概括得都非常准确。前面有有一位同学说,这篇课文是通过自然空行构成的段落,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过的哪篇课文与之相同?生:《夜莺的歌声》,出自四年级下册第组课文。三、再读课文,把握中心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末段,找出首段和末段中相照应的句子;想一想鲁迅先生是
6、怎样一个人,画出全文的中心句。2、指名朗读第一段;全班齐末段。3、交流、订正。前后照应的句子:“那时候我有些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板书: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强化新知1、课件出示新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齐声朗读全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二、
7、研读课文,深入感知1、给课文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沉痛悼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2、研读第一段。(出示课件)①师: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离“我”而去了,小小年纪的“我”是怎样的心情?生:“我”感有点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2:“我”感万分的悲痛:“……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②师:鲁迅先生的逝世震惊了全中国,从“数不清的挽联”花圈,“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生: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