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营销之路

探索营销之路

ID:39926331

大小: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5

探索营销之路_第1页
探索营销之路_第2页
探索营销之路_第3页
探索营销之路_第4页
探索营销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营销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品牌崛起的奥秘 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一批居领导地位的著名品牌,均诞生于1990年前后,如:娃哈哈、联想、TCL、格力、招商银行等。在国内需求急剧放大、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市场空白点多多,以及传统计划经济型企业因体制、观念等原因萎缩不振的背景下,它们一路攻城掠地、高歌猛进。 这些品牌成功的基本经验有: 第一,在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特性的基础上,提供适合的创新性价值和“概念”。一方面提炼、概括出国内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模型,并使产品的价值定位与之对应(如:海尔的“服务”概念贴合国内消费者重视安全、可靠,渴望得到尊重和权益保障的心理),另一方面寻找隐性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价

2、值开辟出一个专门性的产品类别(如:联想首创“家用电脑”)。 第二,通过性价比的竞争,实现对进口品牌的替代。1990年代初期,国内家电、电脑等领域的主导者是进口品牌,价格昂贵,潜在需求未曾有效激发。一些国产品牌从模仿入手,使产品的整体性价比超越洋品牌,从而将后者挤出了主流市场(只能在狭窄的高端市场中生存);同时也打开了国内消费瓶颈,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市场疆域。 第三,将国内复杂的通路环境作为构筑营销优势的契机,建设能够自主掌控的高效能渠道体系。众所周知,国内市场幅员辽阔,纵向层级较多,企业铺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通路网络存在诸多困难。也由于国内流通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

3、制造商难以顺畅地进行内外价值链的衔接。而外国品牌更难适应,也更缺破解之道。一些国内品牌则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下游客户沟通优势,以及销售团队管理优势,展开深度分销策略,将营销的中心放在渠道推力上,从而影响、驱动消费者,并掌握渠道,对竞争者形成通路壁垒。 第四,利用国内消费者较为感性的接受心理,采取整合性的和压强性的传播方式,使品牌“浓缩”成长,并迅速增值。所谓“整合性”,一是内容的整合——传播一些国内消费者能够认知、理解并且感兴趣的“概念”和内容;二是传播途径的整合,采用多种媒体立体推广。所谓压强性,是指在品牌成长的过程中,资源投入巨大,传播信息密集,势不可挡地一举占领消费

4、者的心理空间。第五,市场运作过程中,战术灵活,节奏快,变化多,既引领了市场潮流,也甩开了竞争对手。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出、产品属性的切换,还是推广、促销活动的操作,以及价格战的发动,都以“快速”为基本要求,以灵动、弹性、复杂为主要特色。TCL彩电的“速度抗击规模”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第六,通过“价格—规模”机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一些国产品牌频繁发动“价格战”,同时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即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使市场份额与制造规模循环互动。这一方面可以凭借生产及销售规模积累资源,建立防护屏障;另一方面可使缺少规模及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无法生存。 “中国式

5、营销”的内在缺陷 国内企业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经验,是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中也蕴含着导致失败的内在因素:第一,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一些国产品牌的价值创新,多属缺少技术保证和创意源泉的表层应用型或局部边缘型的,有的甚至是花拳绣腿式的泡沫。在深层的、关键性的核心价值方面无法与外资领导品牌抗衡。目前,许多国产品牌的市场优势都是悬浮性的,经不起长期考验和高强度的竞争冲击。第二,部分国产品牌的销售主要依赖渠道,隐含三方面的危机:一是随着消费者知识程度、理性程度的提高,渠道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推力”的意义将有所衰减。二是渠道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寡头

6、”型的渠道话语权不断提高,厂家对下游渠道的“强制力量”和制约力量越来越弱。三是开发、管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通路体系,需要自建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当人数多到一定程度、团队“年龄”超过一定时限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难度及复杂性倍增,有时甚至超出了管理能力、资源条件,以及企业文化所能适应和容纳的范围。 第三,在产品无差异的情况下,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以销售规模及市场份额为市场运作指向,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极限”——“价格战”使产品价格贴近成本底线,产品的盈利空间极其狭窄(甚至无利可言)。盈利曲线一旦“收敛”,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四,疾风暴雨式的“压强

7、”传播、灌输型的“愚民”策略,以及花样繁多的各种激活终端的促销活动,短期内有利于销售增长和品牌资产增值,但成本会越来越高,销售增长将难以为继。其次,由于传播的重心在于销售促进,加之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品牌属性、价值及个性在消费者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空间中积淀不深、积累不厚、位置不牢。许多信息尚未真正转化为接受者的长期记忆,一些与品牌相关的概念仍处于较为虚浮的状态。 外资品牌的“三十年河西” 纵观十多年中国市场上的营销进程,除国产品牌成长之外的另一个线索是外资品牌的渗透和增长。目前,在食品饮料、手机、日用化工等许多消费品领域,外资品牌已成为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