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

ID:39881308

大小:4.48 MB

页数:162页

时间:2019-07-14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_第1页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_第2页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_第3页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_第4页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tructuresandcolorsofclasticrocks碎屑岩的构造与颜色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的而又最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第一节沉积构造概述一、沉积构造的概念沉积构造(sedimentarystructure)——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者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界面所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primarysedimentarystructure)——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并受沉积条件所控制的沉积构造,如波痕、层理等。次生沉积

2、构造(secondarysedimentarystructure)——在沉积期后由各种成岩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如缝合线、成岩结核等。二.沉积构造的研究意义确定沉积环境分析恢复水流系统、指出水流状态确定地层的顶底和层序三.沉积构造的分类(1)按形态分(2)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分(3)按成因分(1)按形态分①层理构造②层面构造③结核(2)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分①沉积的②成岩的③后生的(3)按成因分①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②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③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Physicalgeneticstructure第二节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一、流动构造二、

3、准同生变形构造三、暴露成因的构造currentstructure流动构造系指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在流体(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一、流动构造(一)波痕(二)冲刷痕(三)压刻痕(四)其它表面痕迹(五)层理(六)叠瓦状构造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一)波痕(ripplemark)波痕指数(RI)=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不对称指数(RSI)=l1/l2,表示波痕的不对称程度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波痕要素

4、波痕的形态、大小差别很大,种类繁多,按成因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浪成的、流水的和风成的,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和形态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因:由波浪作用于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也称为摆动波痕(oscillationripple),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特点: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RSI≈1,RI=4~13(多为6~7)。1、浪成波痕(waveripple)浪成波痕特点: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RSI>2,RI>5(8~1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成因: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2、流水波痕(cu

5、rrentripple)流水波痕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波脊(波峰的脊线)的形态:直线形、波曲形、链形、舌形、新月形、菱形等。巨型的:波长>30m,波高1.5~15m流水波痕按大小可进一步分为:大型的:波长0.6~30m,波高6cm~1.5m小型的:波长<0.6m,波高0.3~6cm特点:呈不对称状(极不对称),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成因:由定向风形成的,常见于沙漠、海或湖的滨岸沙丘沉积中。3、风成波浪(aeol

6、ianripple)4、修饰波痕和叠置波痕由于水位、水流和波浪方向、浪基面的变化,而导致早先形成的波痕被修饰改造而形成修饰波痕(modifiedripple),或在早先形成的大波痕的基础上重叠小波痕,形成叠置波痕。干涉波痕叠加波痕5、波痕的研究意义(1)根据波痕类型可以了解岩石形成条件(2)不对称波痕指示介质的流动方向(3)浪成波痕可指示地层的顶底(4)海、湖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平行滨线的趋势因此,波痕的形态和分布,是识别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波痕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分布6、波痕的研究方法(1)测量波峰走向、陡坡倾向和倾角、波长、波高,

7、计算波痕指数、不对称度。(2)测量大量波峰走向、陡坡倾向,编制玫瑰图。(3)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深海调查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在世界各大洋盆中广泛发育一种大型沉积物波,包括泥波和沙波,特别是泥波更为普遍。问题2:波痕的出现反映沉积环境的水体是深还是浅?问题1:波痕主要出现在砂质沉积物中还是泥质沉积物中?Normark等总结了已报道的30个深海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的沉积物波特征:波长范围为0.3~20km,以1~10km最为常见。波高范围为3~140m,以10~100m为主高振中、Eriksson、何幼斌等编著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一书对

8、深水沉积物波进行成因初探(1998),用内波理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二)冲刷痕currentstructure(一)波痕(三)压刻痕(四)其它表面痕迹(五)层理(六)叠瓦状构造一、流动构造形成于泥质沉积物表面上的冲刷痕,通常以上覆砂质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