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41649
大小:1.27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2
《第一讲——地球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本节目标1.经纬线、经纬度基本内容2.经纬网图的应用预习重点经纬线、经纬度基本内容1.经纬线的特点:经线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圆,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2.经度(1)东西经度的划分界限是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值变大,西经度数值变小。(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是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东半球是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西半球是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3.对住点是指经线相同,纬度数值相同,方向相反;对跖点是指经度互补,纬度数值相同
2、,方向相反;经线圈中两条经线的关系是经度互补。3.纬度和纬线(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界限是南北纬30度、南北纬60度。(2)温度带的划分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课堂突破考点——经纬网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确定地理位置(1)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2)不同经纬线上的两点,注意判断东西方向时要先选择劣弧(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2)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
3、经度相差n°的纬线长度为111×n×cosφ千米。3.两地间最短航线方向的确定(1)球面上两点大圆距离最短,晨昏圈、经线圈、赤道是大圆。(2)非赤道上纬线上的两点,北半球大圆向北极倾斜,南半球大圆向南极倾斜。9第2课时——地图本节目标1.地图三要素的基本内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预习重点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只是一个数值,无单位。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2.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的判断3.两地间相对高度、温差的计算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堂突破考点——比例尺1.图幅一定比例尺与范围成反比;范围一定比例尺与图幅成正比;比例尺一定图幅与范围成正比。2.比例尺
4、放缩计算:比例尺变化N倍,图幅变化N的平方倍。3.坡度大小的比较:等高距、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大,坡度大。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看等高距的大小: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等高距越小,对地形反映得越为详尽。2.看等高线数值(1)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即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即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3)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它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3.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1)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坡陡,等
5、高线稀疏,坡缓。(2)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3)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4.看等高线的走向(1)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2)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3)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
6、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4)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5)若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地形地势特征(1)大范围的地形9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内部稀疏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小外大(2)局部地形: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3)地形与地势特点分析:
7、地形特点:一般是从地势、地形类型、地貌等方面描述。地势特点: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1)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2)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1)相对高度较大处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对流层下部的垂直变化率为0.6℃/100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