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33565
大小:860.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12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一章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性质与要求课程性质与要求1.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对今后从事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和管理工作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应用性极强,涉及领域较广。要求系统全面掌握教材中环境物理性污染特性、评价方法及标准、控制原理和技术等。2.共计36学时,理论课时27学时,实验9学时。3.考勤:平时成绩占20%(含实验),期末卷面成绩占80%。主要参考书目1.洪宗辉主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耀中主编.噪声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3.马大遒主编.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4.张宝杰乔英杰赵志伟主编.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6(第一版)主要内容第一篇噪声污染及其控制(28学时)第二篇其他的物理性污染及其控制(8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学时)(16学时)(10学时)(2学时)(2学时)(2学时)(2学时)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第七章光污染及其控制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一、物理环境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重力场、
3、地磁场、电场、辐射场中以不同运动形式进行能量交换和转化。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天然(原生)物理环境:风、雨、地震、海啸产生的自然声和振动,地磁场,火山爆发,太阳黑子,雷电,天然放射性核素等。人工(次生)物理环境(主要研究对象):人工噪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辐射、放射性环境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二、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性质: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物理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探讨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技术途径和
4、控制措施。目标:创造适宜的物理环境。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二)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20世纪初期: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等对人类影响,逐渐形成建筑物理学2.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环境物理学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三、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一)环境声学(较为成熟的学科,关注较早,发展最快)1962年 中国马大猷教授等创建卦限消声室1974年第八届国际声学会议正式使用了“环境声学术语”1976年 中国马大猷教授等研制成小孔消声器(二)环境振动学:与声学密切相关(三)环境电磁学(四)环境放
5、射学(五)环境热学(六)环境光学(七)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环境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学环境规划学环境数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监测环境地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污染气象学环境技术学环境控制学环境工程学污染防治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环境水利工程环境工效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教育学环境哲学环境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伦理
6、学环境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610.1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610.2环境学610.3环境工程学610.1010环境物理学610.2020大气环境学610.3010环境保护工程610.1015环境化学610.3015大气污染防治610.1020环境生物学610.2020水体环境学610.3020水污染防治610.1025环境气象学610.3025固体污染防治610.1030环境地学(包括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610.2030土壤环境学610.3030三废处理与综合
7、利用610.1035环境生态学610.3035噪声与振动控制610.1040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610.2040区域环境学610.3040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610.1045自然环境保护学610.3045环境规划610.1050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610.2099环境学其他学科610.3050环境系统工程610.99其他学科610.3099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2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防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分会中国
8、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然保护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技术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