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

ID:39579870

大小:137.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_第1页
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_第2页
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也无风雨也无晴_苏轼_定风波_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2期第20卷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2.2011vol.20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赏析杨海军(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芒市,678400)【摘要】苏轼多才多艺,极富才华,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又历经磨难坎坷;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哲学,完美的人格,作为现代的我们仍然对其有相当大的认同。苏轼的《定风波》正是苏轼人生态度,人格理想的体现。【关键词】苏轼;《定风波》;人生哲学;完美人格;赏析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2、坡居士。眉州眉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嘉祐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入仕,授福昌县主簿、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州团练副使。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还朝,此词作于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1082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年)。苏轼只因反对新法,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被人(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

3、以其诗有“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之意弹劾,于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后,谪次年卒于常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坦荡仕途突遭狂风暴雨,在历代文人中,苏轼无疑是一个具有传奇他几欲投江自尽。但谪贬路上,壮美山川洗涤了色彩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他豁达的人生哲他那蒙垢的心灵,村野生活又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学、完美的人格理想、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归宿。由此,他对人生大彻大悟,懂得了“我是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他成了后世文人仰慕的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不再留恋庙偶像。作为现代人,我们仍然对苏轼的人生哲堂,而只寄情于山水了。

4、1082年的某一天,生活学有相当大的认同。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心贫困的东坡先生,去看友人向官府替他要来的几理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苏轼的作品像一付清十亩荒地打算自己耕种,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凉剂,让我们浮躁不安的心灵得到丝丝的抚慰;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它们亦如晨钟暮鼓,时时提醒我们要安顿好自本是一场常见的雨,在常人看来已是习以为常,己的心,要以一颗宁静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而深谙宇宙、人生之道的苏轼,却怦然心动,灵他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是这样的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代表作品:我们先看词的上阕,上阙写雨中的情形和雨收稿日期:2

5、010-12-20作者简介:杨海军(1969—),云南陇川县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65杨海军: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思绪。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徐行”。从小序中可知,这场风雨是突如其来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渐喜不为的。由于雨具已给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仓皇人识。”既然能够如此超脱,那风风雨雨又有什奔走,急急避雨,十分狼狈。而东坡却毫不在么可怕的呢?因此,作者说:披蓑戴笠,垂钓烟意。在暴雨和慌乱的人群中,他反而吟哦起诗雨,不也可以自在地度过一生吗?句,放慢了脚步,俨然是闲庭信步。所谓“穿林“一蓑烟

6、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打叶”,意指雨的凶猛,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叶上,也打在苏轼和同行者的身上,这当然是相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当的狼狈了。但是,苏轼却不觉得雨的凶猛和被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雨淋湿后的狼狈。面对风雨,他悠然自得,并劝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同行者“莫听穿林打叶声”,任你风雨肆虐,我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自坦然面对。劝同行者“何妨吟啸且徐行”,既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

7、的心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态,在雨中吟诗放歌,徐徐前行。“吟啸”,吟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诗长啸,为什么要在风雨中“吟啸”呢?那代表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一种玩赏的心态,是在困境中,在心灵上留有一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点小小的空间,让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去玩赏。这喜爱的。他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父》中里主要是写作者的心态、定力和持守。面对自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的风雨也好,人生的风雨也好,需要你用平静悠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