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63373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论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研究方法论文题目:论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原因姓名: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不够成熟,又承受着学业、经济、就业、青春期的性困扰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学生采取过激行为的人数有所增加,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大学生过激行为原因对策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过激行为如攻击性行为,自杀、自残行为,损坏公共财物行为,扰乱学校和社会秩序行为等有所增加。一
2、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受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面临传统观念的变革,价值体系坐标的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变化,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容易使自己心理失衡。这是当今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目前在心理学界,对大学生过激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过激行为是“违背社会和大学生规范的情绪偏激行为”,有学者把“在一些情景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为过激行为”,有学者认为过激行为发生在人
3、的情绪高涨期,违反正常社会规范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不论基于何种角度的定义,大学生的过激行为都具有情景性、情绪性、危害性等特点。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使主体是正常的成年人,二是行为的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既有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失误、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大学生自身人格障碍、心理缺陷、个性偏执的体现。4一、过激行为就是“过头”、“过分”、“超越理智”、“不当”的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过激行为一般都是因为某种特殊环境和事件的强烈刺激而引起
4、,当事人有可能因情绪上的不稳和过于激动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百度百科》过激行为名词解释。过激行为常由一些情境或刺激引发。高中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内心世界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要度过特别的心理危机,因此对外在的刺激很敏感。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意见不和、一次考试不理想甚至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引起当事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表现出意想不到的逆反行为,做出一些违纪或违法事情。如果老师和家长在教育高中生时能注意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就会明白,这
5、些过激行为有时只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其身心成长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问题或行为习惯问题。二、过激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文化因素1、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急剧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大陆既有的民族文化与港台文化及西方异质文化广泛交流和相互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2、许多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缺失。(二)社会因素1、时代因素,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和心理不够成熟,承受挫折能力差,情绪上又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承受着学业、经济、就业、青春期的性
6、困扰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呈现彷徨、失落、焦躁、不满,一旦碰上突发事件或困难,容易采取过激行为,给自己、他人、学校、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2、环境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过激行为如攻击性行为,4自杀、自残行为,损坏公共财物行为,扰乱学校和社会秩序行为等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无法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无法抵制各种诱惑,承受不了来自环境的压力,而产生过激行为。3、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思想教育的滞后。(三)大学生心理因素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或成年初期,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期,也是其形
7、成固定的心理结构之前最不稳定期,这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大学生适应不了关键期的过渡,常常在不可控情景的激发下,心理状态失衡,情绪难以自制而出现违反大学生规范的偏激行为,轻者表现为感情冲动、发脾气、情绪低落,极端的表现出打架斗殴、伤害他人、自杀等现象。大学生的过激行为于人于己都具有伤害性。研究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机制,对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以个体过激行为为切人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来探讨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机理。三、对策及控制大学生过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
8、健康和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校风校纪,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一)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消除不良心想和心理活动的动因,预防过激行为的发生。要把潜在的过激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学业与品德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自身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