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55671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大型商业结合的综合性建筑体电气设计7P)》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型商业结合的综合性建筑体电气设计7P住宅电器安装的技术分析东阳晨光名都商住综合体项目为288户高层住宅与大型商业结合的综合性建筑体。总建筑面积7813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4630㎡,地下建筑面积23506㎡,住宅建筑面积39210㎡,商业用房面积25903㎡。商住综合楼电气设计设计说明 东阳晨光名都商住综合体项目为288户高层住宅与大型商业结合的综合性建筑体。总建筑面积7813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4630㎡,地下建筑面积23506㎡,住宅建筑面积3921
2、0㎡,商业用房面积25903㎡。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3、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45-95 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2004年版)建筑用电指标估算,采用单位指标法计算:建筑类别建筑面积m2用电指标w/m2需用系数用电负荷kW居住44674500.61340商业.会所及物管66271000.9597地下8723300.6157合计2094考虑同时系数1885 1、至用户变电所的10KV电缆线路,埋地敷设。 2、在城市建设中留足高压走廊,以保证供电安全。 3、电力负荷预测确定
4、供电点(开闭所)等供电详控规划工作。便于确定10kV出线回数以及环网供电方案。 4、为提升品位,建议采用电缆敷设,道路施工时,对十字路口等地段预埋电力电缆管道。 5、有条件时高低压电力线尽可能采用电力电缆埋地敷设,并且与电讯主干管线分置道路两侧。 1.负荷性质:根椐建筑工程不同类别,电力负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2、电源:一级、二级负荷由市政供电网埋地引入二路10kV电源,引入电缆选用YJV22-10kV交联电力缆。 3、工程设有专用和公用变配电所,变电所设于地下一层内,采用组合式变电所。 4、配电系统: 商场、住宅等电源分别由变电
5、所低压380V/220V引出,消防泵、喷淋泵、电梯、水泵、正压风机、排烟风机及消防控制室等动力设备由变电所低压柜配出或由公共负荷配电柜配出,采用放射式供电,消防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高层住宅在每单元每层设集中计量表箱,集中计量表箱设在公共部位。 生活水泵采用恒压变频调速控制,消防水泵采用软起动控制。 照明系统: 照明分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普通照明包括一般工作照明、室外照明等;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和备用照明,人防区灯具采用吊链式三防荧光灯,地下室、楼梯间、前室、设备用房等处设应急照明,主要出入口处设出口指示灯,高层住宅楼梯间及地
6、下室设疏散指示标志,采用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室外照明选用庭院灯,采用微电脑时控仪控制。 本项目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电日数、建筑物的高度及重要程度设置防雷等级。高层A、B、C楼均按二类防雷建筑考虑,按规范要求屋面设置避雷带。建筑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利用建筑基础作接地极,屋顶设避雷小针和避雷带作接闪器,并利用柱内主钢筋作引下线。 为防雷电波侵入,进线电缆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接地并与防雷装置相连,在变压器高压侧的各相装设避雷器。 为防侧击雷30m及以上每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焊接,30m以上外露金属门窗和金属构件必须与防雷
7、装置可靠焊接。 弱电设备在电源进线端设过电压保护器。信息传输电缆进入建筑物处采用信息传输专用避雷装置,用以防止电源系统的直击雷和感应雷对设备造成损坏。 工程设有防雷接地、变压器中心点接地、电气安全接地和弱电设备接地。 为用电安全,各建筑物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变配电所及各幢楼的电缆井底部或进线配电箱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接地干线、保护线干线、总水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水泵房、住户卫生间内设置局部等电位装置。 (一)人防电源:地下室设有平战结合的不同级人防工事,设有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由两路
8、电源供电,平时电源引自小区公用变电所,战时电源由战时区域电网供给,末端动力人防配电 人防配电:配电箱采用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