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

ID:39475811

大小:370.6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04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_第1页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_第2页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_第3页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_第4页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路线8纵断面》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纵断面设计1、纵坡设计2、竖曲线设计3、平、纵线形组合4、纵断面图本章内容i3i1i2R1R21、地面线(黑线)2、设计线(红线)3、设计标高新建公路――路基边缘旧路与城市道路――路中心有中央分隔带――分隔带外边缘4、表格1305、标注断链水准点桥涵构造物竖曲线地面线(黑线)设计线(红线)第一节纵断面图地质资料桩号坡度%/坡长m地面标高(m)设计标高(m)填挖高度挖填平曲线1:20001:2005.6/450泥质页岩石灰岩36.23153.2186.1526.6756.2356.2323426.67R=3500T=85BM1

2、2102.353x18简支梁桥3K+256.7690100110120JD5R=600第二节纵坡设计(拉坡)一基本要求最大纵坡imax(1)概念各级公路允许采用坡度的最大值,是线形设计的重要指标。影响线形、造价、运营、施工等(2)影响因素①动力特性——爬坡能力②下坡安全(≥8%+≥360;≥11~12%事故多发)③道路等级④自然条件(3)标准规定(P111表4-6)v(km/h)1201008060403020imax(%)3456789①高速公路经论证可+1%②等级公路(V=40、30、20)改建利用老路可+1%③高原折减(海拔

3、>3000m见p114表4-16)④大、中桥4%;桥头引道5%;城镇非机动车辆多桥上、桥头引道3%⑤l>100m的隧道3%(独立明洞出外);高速公路、一级路中短隧道经论证可达4%;洞口内3s形成应与洞外线形一至;单坡或人字坡(地下水发育)⑥一般道路、非机动车辆较多路的路段: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注:2、坡长限制与缓和坡段(1)最短限制①限制原因:a、平顺性b、设竖曲线c、视距d、ω大时换档②最短值:(见P112表4-11)注:平交之前、立交匝道及过水路面不受此限(2)最大坡长与缓和坡段①最大坡长限制原因②最大坡

4、长(p112表4-8)③缓和坡段:l≥l最短imax=3%④几个大纵坡连接(山岭、重丘三级路v=30)3、平均纵坡(1)概念实例:V=40(2)规定二、三、四级①ΔH=200~500m5.5%ΔH≥500m5%②任3km<5.5%4、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1)理想最大纵坡――保证汽车能以最高速度均速行驶的最大坡度i1V1——低速路V设计;高速路V载重车max目的:减小速差、减小干扰、增大通行能力(2)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与容许速度V2相对应的纵坡i2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因为i1不易争取)V2=1/2~2/3V(

5、高速1/2,低速2/3)i1<i2<imax5、最小纵坡imin横向排水不畅路段imin=0.5%(0.3%)6、合成纵坡i合=最大:见P113表4-13最小:0.5%注:积雪严寒地区、陡山坡及非机动车较多区8%二、纵坡设计要点(P122)1、满足设计标准,最大坡度宜取理想或不限长的纵坡2、保证平顺性与均衡性①避免极限②缓和坡段灵活设置③避免门坎坡④越高越缓⑤避免反坡⑥避免暗凹3、综合考虑沿线自然条件,如气候(降雨量、强度)、水文(地上、地下水位等)、建材、地形、地质、地物(桥梁、隧道、相交道路通道、铁路、电力电讯、农田水利设施等

6、)等(1)平原、微丘区:均匀平缓,保证最小填土标高和imin(2)丘陵:不可迁就地形起伏过大,纵坡顺适,避免突变(3)山岭重丘区:①沿溪线:力求坡度平缓(6%),注意路基标高②越岭线:力求均匀,避免极限和门坎坡,防止反坡③山脊线的腰线:不得已时采用极限4、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量5、交叉口、桥隧前后力求和缓,避免突变6、保护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地形三、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2)标出要点①控制点起终点、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桥隧通道净空)、电力电讯、铁路、地下设施、航道等②经济点(3)试定纵坡(4)检查、调整(

7、与野外考虑的方案)(5)校核:①填挖大小;②坡角落空;③挡墙工程量(6)定坡:分级标注纵坡设计应注意8条(P126)i——上坡为+,下坡为-ω>0——凸曲线要求①视觉要求②缓和冲击ω<0——凹曲线要求:行车舒适无震动线形主要为二次抛物线和圆曲线第三节竖曲线设计i1i2i3一、基本要求:1、竖曲线半径:与平曲线类似,大一些好(1)极限最小①凹曲线Rmin凹:a、缓和冲击,离心力不宜过大。b、行车时间3Sc、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距离L≥STd、跨线桥下、宣传牌、门市交通标志,行车视距要求(因为仅高等级路分离式立交多,故ST)②凸曲线Rmi

8、n凸V≤40是主要为缓和冲击a=0.5-0.7sV>40主要考虑行车视距ST(2)一般最小半径R一般min=1.5-2.0R极限min凸凹最小值见p118表4-18(3)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P119表4-20)(4)满足视觉要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