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30820
大小:20.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3
《国庆节感恩祖国演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庆节感恩祖国演讲稿 下面给大家带来二篇[国庆节感恩祖国演讲稿],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动人的歌声汇成海洋,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歌声流淌,歌声飞出各族人民的心窝,充满智慧、充满力量、充满希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而又幸福的时代,为此,我们骄傲、我们自豪。进入5月,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克州”为教育主题的第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正在全州大地深入开展,如春风化雨般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并化作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自治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美好克州的构建。我读了一本《团结的克州》,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
2、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表现在克州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的民族成分有十几个。195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了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50多年来,生活工作在克州地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建设和发展克州的进程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塑造了克州精神。 民族团结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简历,表现在各个时期克州精神的代表人物如感动克州十大人物之一的沙丽塔那提姐姐,她是一位柯尔克孜族青年,她用爱的心温暖了素未平生者,她用真情奉献使素不相识者亲如一家,她用善良付出凝聚
3、了跨越民族的姐妹情深,她用青春年华演绎出纯洁高尚的人间大爱,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各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国庆节感恩祖国演讲稿(图片来源:摄图网) 还有海日尼沙奶奶,她是一位古稀之年的维吾尔族老人,9年固守清贫,执着抚养一位与自己不同民族的汉族残疾弃婴,把母爱化成缕缕阳光,让弱者勇敢坚强,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诠释了世间无需刻意雕琢的母爱。他们既是克州人精神的价值座标,同时也是民族团结的模范,他们在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各族人民群众亲如一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克州精神的内涵、广度和深度。 民族团结是
4、克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表现在经过28年广泛而深入的民族团结学习教育活动,“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工作总结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认识和观念在克州广大干部群众中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克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而全年都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过程。克州各族干部群众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高度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以实际行动维护稳定的基础。每个公民通过学习教育活动,都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免疫力,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5、、更加积极主动地同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分子作坚决斗争,全力维护和巩固克州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确保克州长治久安。 第二篇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和谐?我从字面上认为,和谐“:和”者禾加口,表示张口即有食,物质生活解决了。“谐”者,人人皆可言,表示精神生活轻松、愉快。 那么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呢?在新时期,我们把和谐社会概述为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却不失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校园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和谐校园是一种管理模式。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师
6、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xx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这种理念的内核是人本思想。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它的催化下,发挥最大潜能。和谐校园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的人际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得到尊重和呵护。校园的每一寸地方,都将洒满着灿烂的人文之光。 我作为一名进修教师,当深知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当学会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
7、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是一份美好情感,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和谐精神,是一种良知和动力。愿感恩之风吹遍我们美丽的九院,让老师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顺心工作,在和谐的人文关怀下教书育人,让同学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和谐校园,和谐你与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