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

ID:39383312

大小:3.6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7-02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_第1页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_第2页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_第3页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_第4页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第二节真细菌第三节古细菌微生物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型:病毒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1、细菌含义的界定三原界中的真细菌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2、细菌分类学的工作内容分类:依据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划分鉴定:通过系统测定,确定菌株在类群中的所属关系命名:根据国际通用法则给所鉴定的菌株以学名。真细

2、菌古细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一、细菌分类的原则细菌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亚级亚种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一、细菌分类的原则国际命名法则:林奈的双名法亚种:subsp.(subspecies)变种:var.(variety)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ohn荧光假单胞菌纤维素亚种:Pseudomonasfluorescenssubsp.cellulosae亚种形态学生理生化免疫学遗传学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分类鉴定依据第一节细菌的分

3、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分类鉴定方法经典方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基本形状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球菌分裂后的子细胞的连接方式八叠球菌四联球菌葡萄球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

4、、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球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球菌分裂后的子细胞的连接方式梭状芽孢杆菌短杆菌长杆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杆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杆菌的基本形状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螺旋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螺旋不满一圈称为弧菌(vibrio),满2~6环称为螺旋

5、菌(spirllum),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的称为螺旋体(spirochaeta)。螺旋菌弧菌螺旋体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蛭弧菌霍乱弧菌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种而异。鞭毛二端生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螺旋体菌: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梅毒密螺旋体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特殊形态(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柄细菌肾形菌臂微菌网格硫细

6、菌贝日阿托氏菌(丝状)具子实体的粘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异常形态(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结核杆菌的异常形态结核杆菌的正常形态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2)大小(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1)测量:测微尺(2)长度单位:微米(μm)(3)表示:球菌:直径0.5-1.0μm杆菌:宽(0.5-1.0μm)×长螺菌:宽、长、螺距与细

7、菌鉴定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壁芽孢荚膜鞭毛内含物细胞结构的光学鉴定方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3)细菌结构与染色反应(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6)细胞壁缺陷细菌: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基本去尽—原生质(G+)缺壁人工去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G-)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a.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

8、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因英国李斯德(Lister)预防研究所首先发现而得名(1935年,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特点: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第二节真细菌第三节古细菌微生物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型:病毒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1、细菌含义的界定三原界中的真细菌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2、细菌分类学的工作内容分类:依据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划分鉴定:通过系统测定,确定菌株在类群中的所属关系命名:根据国际通用法则给所鉴定的菌株以学名。真细

2、菌古细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一、细菌分类的原则细菌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亚级亚种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一、细菌分类的原则国际命名法则:林奈的双名法亚种:subsp.(subspecies)变种:var.(variety)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ohn荧光假单胞菌纤维素亚种:Pseudomonasfluorescenssubsp.cellulosae亚种形态学生理生化免疫学遗传学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分类鉴定依据第一节细菌的分

3、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分类鉴定方法经典方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基本形状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球菌分裂后的子细胞的连接方式八叠球菌四联球菌葡萄球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

4、、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球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球菌分裂后的子细胞的连接方式梭状芽孢杆菌短杆菌长杆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杆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杆菌的基本形状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螺旋菌(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螺旋不满一圈称为弧菌(vibrio),满2~6环称为螺旋

5、菌(spirllum),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的称为螺旋体(spirochaeta)。螺旋菌弧菌螺旋体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蛭弧菌霍乱弧菌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种而异。鞭毛二端生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螺旋体菌: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梅毒密螺旋体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特殊形态(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柄细菌肾形菌臂微菌网格硫细

6、菌贝日阿托氏菌(丝状)具子实体的粘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1)形状——细菌的异常形态(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结核杆菌的异常形态结核杆菌的正常形态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2)大小(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1)测量:测微尺(2)长度单位:微米(μm)(3)表示:球菌:直径0.5-1.0μm杆菌:宽(0.5-1.0μm)×长螺菌:宽、长、螺距与细

7、菌鉴定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壁芽孢荚膜鞭毛内含物细胞结构的光学鉴定方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第一节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3)细菌结构与染色反应(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6)细胞壁缺陷细菌: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基本去尽—原生质(G+)缺壁人工去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G-)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a.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

8、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因英国李斯德(Lister)预防研究所首先发现而得名(1935年,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特点: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