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31181
大小:2.91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8
《中国建筑史绪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史学习中国建筑史课程前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建筑史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3、如何学习建筑史?1、建筑史是什么?建筑史在早年被视为艺术史的一部份。历史——调查和探究,以便寻找真相,而其方法是“理性地检视证据”。历史——凭证据的解释进行研究,所谓的证据即是历史研究者通称的“历史史实”,亦即“史料”。历史研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于现在的痕迹。形成历史的必要条件是史学家与事实,二者缺一不可.历史是史学家根据历史事实以写成。依此论之,建筑史即是历史研究者调查和探究建筑的历史真相,建筑史料即是探求真相过程中供历史研究者理性检视的证据。2、为什么要学
2、习建筑史?建筑学是融技术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广泛的交叉特性。功能、构造、材料、施工及空间组织构成了纯技术的一面。又以特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时代特征、地域风格以及民族审美情趣等人文与社会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建筑学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外,还需通过建筑史、建筑美学以及建筑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中建史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以往的建筑成就,或是向大家教授某些建筑类型和构造。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理解建筑是整个社会文明构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民族思维定势以及传统风俗习惯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真正
3、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中的文化内涵。2、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人类的生活与建筑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诞生、成长、直到终老一生可能在许多建筑物中渡过。当观察周围的建筑物,也许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要做成这种样子?为什么有些古老的建筑物与现代的建筑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建筑有各自的特色,却似乎又有某种关联?……其一,建筑的产生有其背景,如当地的文化、生活方式、历史变迁、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宗教、科技、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都会影响建筑的形成及发展。因此由于研究建筑之形成及演变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当时的建筑如何选择某种特定的建筑方法及为何选择某种方法的原
4、因。这可以协助设计者认清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2、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其二,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有别而更难评判,因价值取向及观点而有不同的判断取舍。有些注重实用,有些注重美观,而使用方式及审美标准会因人因时而异。建筑艺术的创作者,必须具备欣赏鉴别及分析的能力,作为评判使用功能、艺术造形、构造技术与当时文化生活是否配合完善的基础。2、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3、如何学习建筑史?如何系统地学习建筑史,有下列三种方式供同学们参考:依时间的体系学习。可参阅梁思成先生所著《中国建筑史》及刘敦桢先生所著《中国古代建筑史》等等,对中国建筑历代之特征及演变有系统的解说。依某时期
5、之建筑体系学习。可参阅梁思成先生编著的《清式营造则例》,该书对清代建筑的特征,构成及作法有系统的陈述与图解,同学们可由此认识清代建筑形式之构件及作法。3、如何学习建筑史?有兴趣深入探讨者尚可进行建筑史的专题研究。建筑史可以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我们认为“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建筑就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是某个时代、某个地域、某群人为自己的社会文化所构筑的容身(或生存)场所,所以当研究建筑时,就在了解为何(Why)某类人为环境(或建筑)(What)如何(How)于何时(When)何地(Where)被某群人(Who)构筑出来”。3、如何学习建筑史?“时”、“地”、“人”
6、、“什么”、“如何”、“为何”等层面就是建筑史研究的范畴。时:年代。地:自然环境。人:社会文化环境。什么:人为环境或建筑内涵,包括:(1)组织化的空间:活动行为、用途、空间单元、空间位置。(2)构筑成的造型:材料、构件、体量、比例、质感、色彩、开口、凹凸。3、如何学习建筑史?如何:组织建筑空间及构筑建筑实体的方法,包括:(1)建筑程序:规划程序与方法、构筑程序与方法。(2)建筑观念:空间观念、构筑观念。为何: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景特性、自然资源、人的生物属性、社会生活、文化。3、如何学习建筑史?建筑史研究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二种:(1)依历史中某时段研究:若
7、某些类型的建筑内涵在历史中呈现稳定不变的状况,那么研究这类建筑即在探究它所呈现的样子是什么?如何构筑?建筑观念与程序是什么?坐落的自然环境、所容纳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建筑内涵、观念及程序之间究竟存有什么关系?即探究影响这类建筑构成的因素是什么?(2)依历史中不同时段比较异同:若某类建筑在空间或造型上呈现的样子改变了,就可探究比较不同时段的“人”、“地”、“如何”、“为何”等范围之异同,探讨其间的关系及历史中演变的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