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84464
大小:308.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6
《《咬文嚼字》说课稿+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黄石四中於荆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咬文嚼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第三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
2、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二)说教法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三)说学法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但高二
3、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四)说教学过程欠条:张某借高某人民币14000元,今还欠款4000元。还(hái)(huán)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jiáo)字①嚼jiáo使用牙齿将食物磨碎。②嚼jiào倒嚼③嚼jué使用牙齿磨碎食物,用于一些复合词:咀嚼。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
4、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关于“咬文嚼字”的文章吧!咬文嚼字朱光潜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解题“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常意义上都
5、是贬义的,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请用文中原话回答)通读全文,完成如下作业1、划出生字词。2、找出说明“咬文嚼字”新意义的原句。3、课文举了哪些“咬文嚼字”的事例?这些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基础知识积累倒涎援例啰嗦锱铢必较中石没镞斟酌凝练剥啄岑寂圆晕、月晕、晕车意蕴丰富清沁肺腑含混蕴藉词藻付梓尺牍下乘基础知识积累倒涎(xián)援例(yuán)啰嗦(luōsuō同“啰唆”)锱铢必较(zīzhū)中石没镞(zhòngmòzú)斟酌(zhēnzhuó)凝练(níngliàn)剥啄(bō
6、zhuó)岑寂(cén)圆晕、月晕、晕车(yùn)意蕴丰富(yùn)清沁肺腑(qìn)含混(hùn)蕴藉(jiè)词藻(zǎo,同“辞藻”)付梓(zǐ)尺牍(chǐdú)下乘(chéng)“咬文嚼字”在文中的新意义(原句)“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将贬词褒用了,认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什么是“咬文嚼字”?课文举了哪些“咬文嚼字”的事例?(明确文中所举五个例子)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3
7、、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朗读体会课文例子分析区别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感情不同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情境不同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
8、嚼字”的原因。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解说:“眼看”没有“忍看”的悲愤意味。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赋予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