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

ID:39143052

大小:1.4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_第1页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_第2页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_第3页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_第4页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新诗史上的转折——论冯至《十四行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主国堑进塞土鲍蕴盘二二诠蛩至笪土婴盈篡滏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言小钇签字日期:唧年中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2、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营d、钆导师签名:签字日期:7卯7年坤月一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西南夫,产硕卜学伊论文引言引言中国新诗从胡适丌创以来至四十年代,一路狂飚呼叫,一路忧郁徘徊,峰峦起伏,在狂风与细阿中成长、成熟。从李余发到戴钽舒、卞

3、之琳等,再经过冯至到“中国新诗”派,这一条线索的诗人也逐渐形成新诗的一条蕈要的走向。其中具有转折意义的诗人是卞之琳、冯至。冯至更是对新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两人的转折意义是不同的。相对于我国诗歌的感伤抒情传统,卞之琳以其冷静、淘洗,为新诗开辟了一条新路,他的智性诗风、诗化哲理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也起到开创性的影响。他“不显赫,但很独特”(冯至《读<距离的组织>赠之琳》)。新诗发展到40年代,也是需要有一个“蜕变”了,在30年代后期时,“现代派诗歌运动由盛极的峰颠走向率崩溃敝”⋯,历史与时代的

4、原因肯定不容忽视,但也许在这时代的转折中,现代派自身的弊病无法克服,走进了自身的衰微,而新诗就在此蜕变,期待一次新生。与此同时,在4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也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政治叙事自觉疏远的趋向,表现出对生命与历史的深沉反思,从沈从文、萧红、张爱玲等小说家在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种趋向。在新诗领域,冯至1942年发表的《十四行集》完成了这次新诗的转折。冯至以其不同于主流诗歌风格也有别于30年代现代诗派的“沉思”之涛风,开启了中国新诗的一代沉思型诗歌风范,试图“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第一次理性地在诗歌中思考关于

5、生命的种种问题,给浮躁的诗坛带来沉思与淡远,让新诗进入“中年”,对“中国新诗”派起到及时而深远的影响。在历史的转折中,冯至在现代新诗领域所起到的转折性作用,现在的学术界对此也不乏评论,如孙玉石就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中说冯至是“架起通向新现代主义的桥梁”。但是对于他的《十四行集》所起的过渡性作用,学界基本上都只是分析论述《十四行集》本身的蕴涵与意义,而30年代的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诗歌与冯至的《十四行集》有着怎样的差异,尤其是卞之琳也开启了诗歌新风也起到过渡性作用,那么《十四行集》的过渡作用与卞之琳的《雕虫纪历》有

6、着怎样的不同,后来的“中国新诗”派与冯至又有着怎样的传承与变异,这些少有人涉及,但是又都是值得深思的。这罩值得说明的是,冯至影响“中国新诗”派的应该不仅是西方式的对生命宇宙的沉思,而且过分强调“中国新诗”派诗人与冯至在作品内容上的相似性和显在影响也是不恰当的,真正的影响应该是体现在他们自身的创新中。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新诗史上的这次转折,是由冯至开启的却是冯至和他们共同完成的。从他们的诗作看来,也许更能影响他们的是冯至作品背后的精神。另外,冯至的《十四行集》是公认的十四行诗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罩程碑,关于《十四行集》在十四行体诗上

7、的创造发挥的讨论,以许霆、鲁德俊所著的《十四行体在中国》为集大成者,屠岸等人也作了长期而卓有成就的探讨,但是把《十四行集》放在十阴行体发展的转折性意义上来探讨的较少,而且,很多的论著多从冯至沉思型思想内容方面着手,来分析其十四行诗成功的原因,少有从冯至的诗歌语言方面着手来探讨的,但实际上,冯至的语言风格是导致其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蘑要因素。基于上述的问题和疑惑,有必要再一次进入《十四行集》。【1l孙五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犬学出版社,1999年版p2341两南大学硕卜学伊论文珲件精神:。簪韧的乍命意忠一、理性精神:坚韧的

8、生命意志(--)“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并非讨论死亡在《十四行集》中,我们在冯至对蜕变与死亡的沉思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理性气息,《十四行集》贯穿着他的蜕变与死亡的思想,但足,冯至是否就只是表现这个简单的哲理结论,在他体验的哲理背后是什么,他对死亡的思考到底是怎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