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ID:39106407

大小:21.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3、体会作者情感,认识我国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教学创意:  本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基础之上,自学《核舟记》,把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感受我国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2、  教学步骤  一、自主感知,援疑质理  (一)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把不懂得字、词、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较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在此基础上同桌互译。  要求:1、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  2、翻译时能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  3、两人都不能译通的句子做上记号,译完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标题为《核舟记》,其“记”的文体是否与前两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文体一样?  明确:虽然都属于“记”的范畴,但是

3、本文的体裁是说明,不同前两者的记叙。  二、活动体验,把握顺序  (一)动手做【这一活动宜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①每两人发一张8K白纸按照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②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粘胶等摆好位置,他人指正(请注意方位)  (二)动口说  ①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俗、形象。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手拿核舟上台解说,其他同学质疑指瑕。(要按照课文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  三、删减添补,品析细节  

4、(一)找关键句,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巧。(如果学生在这里不能思考出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勾连。《口技》也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善”字,本文中的关键词应当是“巧”字。)  (二)王叔远如何表现核舟之巧?请大家速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课文第6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

5、为字共三十有四。这样来看,总计九个种类,即五十三个物件。说明雕刻内容之多。在“小”材料上刻“多”内容,实在是“巧”。  ②有红有绿,色彩对比鲜明,怎一个“巧”字了得!  (三)魏学洢如何再现核舟之巧?  ①请大家听老师读三四段的缩写,思考哪种表述更好。  教师读文本——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②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比如,从动作来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

6、系很亲密。又如,从神态来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很潇洒。从细节来看,“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刻得细,写得更细,还有“居右者椎髻仰  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本身已经很小,作者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  四、再读《核舟》,回味艺术  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表现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例如: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7、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一词直接表达对王叔远技艺的赞美。  又如: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王叔远雕刻那么多东西,只用一枚小小的修长的桃核,作者为他这种高超精湛的技艺表达出钦佩的感情。  其实,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赞叹,都表现了微雕艺术之美,没有一句不是夸奖,没有一处不是赞叹!  五、小结  正是因为王叔远细致的雕刻“表现”,才为魏学洢生动传神的雕刻“再现”提供了契机,反过来,魏学洢细腻的“再现”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王叔远记忆的精湛,两人均是“奇巧大师”,当之无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