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省级税收负担与征管绩效_基于主体税种的研究_常世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Finance&TradeEconomics,No.5,2011中国省级税收负担与征管绩效:基于主体税种的研究常世旺李齐云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税收负担计量模型以探究中国省级税收负担变化的主导动因,并对税收征管绩效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省级税收负担的影响出现分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及城市化因素虽然增加了税基但并未推升省级税收负担;而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分别与省级税收负担呈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政治因素即预算内收入分权对总体税负和各税种税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征管绩效看,全国平均税收努力指数为0.9
2、96,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和中部地区次之,但两者相差不大。其中,增值税税收努力指数最高。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与转移支付的关系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所谓的转移支付依赖或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关键词:税收负担征管绩效税收努力指数作者简介:常世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250100;李齐云,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50100。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02(2011)05-0024-07一、引言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省级税收负担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地
3、区间税负差异逐渐拉大。①1997年省级宏观税负最高的为北京市(28.22%),最低的为江西省(6.29%),31个省、市及自治区宏观税负标准偏差为5.33%;而2008年省级宏观税负最高的仍为北京市,高达50.50%,最低的为西藏自治区,仅为7.46%,省级宏观税负标准偏差扩大到9.91%,地区间税负差异呈现拉大趋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在地区间也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上述四税占GDP比重的省级离散度分别为0.492、0.743、1.282和0.778,省级税负差异显而易见。那么,究
4、竟是什么因素主导了地区间税负的差异呢?早在1966年,Harley(1966)研究发现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开放度、人均收入和市场化水平依次在税收收入水平变动中起到主导作用。Barro(1979)、Mankiw(1987)、Alesina等(1992,1993)以及Hettich和Winer(1999)认为,经济增长是引致税收收入变化的第一因素。此后,对于税收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大体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两大类。在经济因素方面,真实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度等因素的变化会导致税收收入水平的变动(Tosun
5、,2006;Myles,2008;Johansson,2008;吕炜,2004)。而政治因素对税收水平的影响集中在集权与分权方面(Roubini和Sachs,1989;DeHaan和Sturm,1997)。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政府质量与税率间存在正相关性(Tanzi和Davoodi,2000;Barreto和Alm,2003);但人口与税收收入间的关系并不明确(Papapertrou,2000;Tosun,2004)。关于税收征管绩效的衡量,一般通过税收努力指数这一指标衡量,评估政府征税能力(Shin,1969;
6、刘合斌,2009)。从国内外关于税收水平影响因素和征管绩效研究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多集中于税收总体水平①计算省级宏观税负指标中的税收收入来自历年《中国税务年鉴》,指税务部门组织的各项税收收入,不含关税和农业税、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地区生产总值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当年价格。242011年第5期或某一税收收入水平决定因素与征管绩效的探讨,缺乏各主体税之间影响因素和税收努力程度的比较分析。本研究立足于主体税种收入影响因素与征管绩效的差异分析,验证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不同作用
7、效应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测算出31个省市自治区主体税种的税收努力指数。二、税收收入水平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基于对Heller(1975)、Leuthold(1991)和Ghura(1998)模型的拓展,本文假定省级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为:U=U(GDP-T,G,D;S)(1)其中,UGDP-T0;UG0;UD0;US0。GDP-T为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即GDP-税收收入T;G为省级政府总支出;D为省级非税收入;S为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模型中变量均为人均指标。省级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T+D+S=G(2)TT*假定税
8、收收入占GDP比重()为最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可税税基(B)、GDPGDP经济环境(E)以及税收征管水平(A)的函数。即:*T/GDP=f(T/GDP),B,E,A(3)则最优税收收入取决于约束条件(2)下的省级地方政府效用(1)的最大化。将省级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设为二次函数形式,即:α22α42U=α1(GDP-T-YS)-(GDP-T-YS)+α3(G-GS)